相信很多消費者都有過為自己或幫助他人維權的事跡,這不僅是為自己和他人爭取合法的權益,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表現。咱們買東西時買得容易,維權起來較難。為何如此?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消費者不懂得如何維權。臨近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投影時代網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家電維權的方法。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
產品發票憑證應保存
在家電產品的消費糾紛中,時常會出現因消費憑據丟失而造成糾紛無法處理的情況。還有一些消費者則是在消費時,或是圖便宜不要發票,或是開具了其他商品名稱,一旦權益受損,因缺乏充足的證據,使自己陷入被動境地。
因此,建議消費者要多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家電產品時要保留發票、“三包”憑證等,而且上面不僅要有購物時間、地點、經銷商名稱等重要信息,對于企業的額外承諾和消費者的特別要求,也應進行特別標注。
維修記錄須詳細填寫
從目前來看,很多消費者在電話邀約售后人員上門維修時,不填保修卡的現象很多。據相關行業人士表示,維修人員這樣做主要就是為了逃避“三包”責任;有的維修人員將消費者換下的舊配件拿回后,經過簡單修理,下次又給別的消費者當新件換上。這樣不僅能騙取廠家配件費,還能將廠家的新件賣掉,賺上一筆。
對此,建議消費者在遭遇家電出問題,預約售后上門維修時,一定要求對方詳細填寫保修卡,并保留換下來的配件,以便事后出現問題作為投訴證據。如果維修人員拒不填寫,可以向當地質監或消協部門投訴。
不要自行拆卸產品硬件
網友黃先生一年前入手一臺平板電視,現在發現電視出現雪花橫線,其自行拆卸電視查詢情況。后來解決不了,打電話叫售后上門維修。售后以黃先生已經私自打開了電視機為由拒絕保修。需要額外花錢修理。
類似此種現象,建議消費者應與出售電器的商場聯系,如果在當地沒有維修點,相關責任由經銷商負擔。所以確認電視具體怎么樣了,不應由黃先生自己來做,以免與“不得自行拆開機器,否則不予保修”的服務條款相抵觸,應該讓經銷商確認產品是否存在問題,及產品是否還處于保修期內等等。
首次啟用家電需參考說明書
說明書包含了產品的操作指南、簡單故障排除、售后服務保障等基本信息,理應是消費者選購產品后的首要讀物。但中國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今年初公布的《家電產品使用說明書調查報告》顯示,有 37.1 %的消費者買回新產品后不愿看使用說明書,而是憑經驗直接操作。
雖然調查顯示“重點不突出、操作性弱”是說明書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問題,但在家電的售后服務糾紛中,有不少是由于消費者使用不當或缺乏應有保養造成的產品損壞。雖然現階段家電產品使用說明書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消費者在家電產品購買后與使用前還是應該仔細閱讀它,并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提示進行操作和保養,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霸王條款”按合同違法行為處罰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將于3月15日起施行。其中,對于“7天無理由退貨”、“個人信息保護”、“預付款消費”等多方面的消費者權益及相應的處罰辦法作出了具體規定,違法者最高可處3萬元罰款。
“霸王條款”一直是廣大消費者投訴的焦點,《處罰辦法》將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了細化,對相關行為按照行政規章的權限設定了處罰,處罰的條款與《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一致。今后,在懲治“霸王條款”時將按照合同違法行為處罰。
此外,《辦法》中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單處或者并處警告,違法所得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過三萬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相關法規還要多了解
今年3月15日將正式實施《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這個辦法對《消法》規定的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質量要求、有關商品和服務的宣傳行為、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網購等七日無理由退貨、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商品和服務三包責任等內容都作了具體規定。
《辦法》規定,對經營者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消費者合理訴求的,將由工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處罰。
此外,“費者已拆封,影響了商品完好”,今后,店商要是再以此為由拒絕消費者退貨,將被視為無理拒絕受到處罰。
根據“三包”規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 15 天以內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可以選擇換貨;在“三包”有效期內,同一故障修理兩次以上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產品,可以選擇退貨;或者消費者等待商家維修配件 90 天不到的,也可以要求退貨。在實際的維修過程中,廠家應該在延長“三包”的同時承諾免收折舊費,或在銷售產品時向消費者明確告知。
對此,建議消費者自己也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加自己的商品知識,畢竟人們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才能獲得相應的保護,離開法律范圍談權益只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