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改革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據最新發布的《2016數字醫療消費者去向報告》展示,遠程醫療甚是火爆。與傳統就醫渠道相比,消費者更傾向于以患者為中心的遠程醫療模式。有專家學者指出“正如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溝通、購物和工作的方式,它也改變了我們健康管理的方式。
該報告還統計出,基于視頻的遠程醫療采用率從2015年的7%增長到2016年的22%,其中大多數使用發生在過去三個月。可以看出,眼下結合時代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搭建遠程醫療系統。以下將從患者和醫生的角度分析,搭建醫療視頻會議系統的實際意義。
1、方便患者就醫,節省看病費用
基層群眾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患者,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減少疾病診斷的延誤,降低他們長途跋涉前往中心城市看病所花費的交通、食宿、時間成本,具有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2、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加強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化程度
一套完整的遠程醫療系統,不僅是方便患者就醫還能加強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化建設。比如,各下屬分院可以和總部醫院的專家進行臨床病例討論、觀看醫療操作演示,增加與其他醫院的交流,起到醫療業務培訓的作用,這些都可以促進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
3、醫生成高危職業,自身健康難保證
2016年10月6日,醫療界發生了一條令人悲痛的消息:“春雨醫生”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張銳,就擬因工作過勞,導致心臟病發不幸離世,終年44歲。(張銳于2011年創立“春雨醫生”,該平臺能幫助患者在線咨詢醫生,避免在擁擠的醫院排隊等待。)救死扶傷本是醫生的職責,可是醫生自身健康誰來保證,近年來醫生“過勞死”的新聞屢屢見于報端。遠程醫療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他們也可以在家或者在休息室就完成一次診斷活動,保證一部分休息時間。這一點需引起醫療機構的足夠重視。
就華望2016年11月份建成了四川省人民醫院的指揮醫療項目,可實現醫院內部醫務人員的會議需求,便于遠程會診、政策下達、業務培訓,還可實現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一對一的遠程診斷平臺,方便及時就醫、準確診斷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