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時代網“2016 創新與突圍”獨家專題之行業見解篇6】作為大屏幕顯示市場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小間距LED屏的市場表現用“驚艷”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不過,波及整個大屏行業的經濟下行影響加上行業自身的不穩定因素,一種高壓下的行業新常態逐漸形成。相應的,企業需要作出怎樣的戰略調整,才能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在新常態下突圍而出呢?
“新常態”下的2015
2016年伊始,各大LED顯示屏領域的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2015年業績報告。結果表明,與2014年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相比,過去一年的“年景”顯得略微“慘淡”了一些。
較有代表性的行業巨頭中,奧拓電子、雷曼股份、艾比森等業績有約20%-68%不同程度的下滑。聯建光電、洲明科技、利亞德等的凈利潤則實現了約75%~101%不等的增長,即便部分企業保持了業績增長的戰績,但從實際結果來看,2015年行業整體增速較2014年已經放緩,小間距LED行業爆發式的增長模式已不復存在。
究其原因,全球經濟景氣程度降低的大環境首當其沖。2015年,在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整體經濟延續了減速下行的態勢,大型基建項目增速放緩,對LED顯示屏銷售收入造成了不利影響。此外,同質化競爭壓力下針對小間距LED顯示技術的研發投入增多,針對海外分公司及新的業務領域拓展投入的增多等因素,增加了企業經營性費用支出,加速了部分企業收支不平衡局面的形成。
其次,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及未來LED顯示屏企業所面臨的發展壓力不小,不僅需要應對全球及國內經濟環境變化的挑戰,更要面對來自行業內部的種種競爭壓力。經歷了數年的發展,當前的LED顯示行業已經逐漸趨于穩定和成熟,產品同質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促使產品價格也進入了下滑的軌道,不斷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再加上近年來大量涌入的企業帶來的競爭壓力,使得從業企業想要維持較高的利潤水平十分困難,甚至出現量增價跌的局面。
不僅如此,來自應用層面的壓力也成為新常態形成的促成因素之一。縱觀近來的重大顯示設備展會,不難發現,主宰各品牌展臺的小間距LED顯示屏仍以1.2mm以上的產品為主。事實上,綜合考量應用需求及成本等因素,1.0mm以下的“微間距”產品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因此也就不難理解,近來相關企業關注的競爭焦點不再是無窮的“小”,不再是單純的數據比拼,這種相對的技術過剩,也引導或迫使LED顯示屏企業轉向了解決方案創新、應用領域創新等多元化競爭思路。
下行的國內外經濟態勢,產品同質化導致的競爭環境惡化,應用創新能力的相對匱乏,成為過去一年對小間距LED顯示屏行業造成負面影響的“罪魁禍首”。在這些因素的持續影響下,企業面臨的生存競爭將不斷增壓,一種行業新常態正在逐漸成形。
2016是“更糟”還是“更好”?
時間跨入2016年,行業面臨的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仍在持續,但要說2016會變得更糟,倒也未必。國際社會普遍的經濟刺激政策作用下,2016全球經濟“觸底反彈”的可能性更大;國內一帶一路、互聯網+、平安城市等項目建設,以及2015年經濟調控政策真正起效等因素,將為制造業帶來新機遇;而行業內部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鋪開,以及品牌結構優化,也將為行業整體發展提供新的驅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2016總體發展趨勢仍是向好的。
這對于新興領域的小間距而言影響將更為深刻。我國新一輪的經濟框架改革力度將不斷加大,這一輪改革將更加側重于供給側改革。需要認清的一個事實是,盡管當前以鋼鐵、水泥、煤炭、電力為代表的諸多行業領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這種過剩在供與求兩端是不對等的,真實的情況是,能夠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精,尖”產品不僅不會過剩,反而是相當不足,這就要求經濟結構調整朝向更加優化的方向邁進,從“去”產能階段邁向“優化”產能的新階段。
產能優化,最終的目標是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進行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服務配套,這對于各行各業提出了提升效率的根本要求。諸如,一帶一路等跨國發展戰略的深度實施,在為我國相關制造行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對傳統制造業提出了提升效率的要求,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引領的產業效率提升,這就要求無論在產品研發制造流程中實現更高的監管、協作效率,“可視化”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手段,這其中就涉及到大量顯示設備的應用。而制造業通常又對應于大型監控、指揮、調度應用,這與小間距LED屏主攻的市場目標不謀而合。
再如,在嶄新的安全形勢下,國家在安防領域的投入勢必加大,無論對于警務系統還是軍隊系統而言,能符合新形勢下危機預警、突發事件處理,以及跨地域、跨軍種聯合作戰能力需求的指揮控制聯動系統需求加大,無論是遠程視頻會議、虛擬演練、輿情監控,還是安防監控、作戰指揮,均需要高性能顯示設備的支持,這同樣也是小間距LED屏的優勢領域。
此外,在舞臺娛樂、主題公園、信息發布、零售賣場、交通運輸、醫療保健等諸多行業領域,小間距LED屏同樣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而這些產業也被認為在未來數年是十分具有活力的領域。
全球經濟刺激政策的落地生效,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信息化升級項目,以及跨國發展戰略的深度實施,促成了諸多行業對大屏顯示設備應用升級的新需求。由此看來,2016年對于小間距LED企業而言,困難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機遇。
新常態下,企業如何突圍?
有一點需要明確,行業機遇是存在的,但并非是敞開式的,并非是所有參與競爭的企業都能享受到的機遇紅利。那么,在行將長期存在的行業新常態下,小間距LED企業到底如何謀求發展呢?
筆者認為,企業首先需要增強品牌意識。面對日益加劇的行業競爭,強化品牌意識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小間距顯示技術逐漸涉足室內高端應用,如指揮控制中心等領域的LED屏企,一方面要應對行業內部激烈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充分適應全新的行業領域和競爭格局及用戶需求。在雙重壓力下,企業構建“軟”實力,樹立品牌口碑和行業影響力,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同時,企業還需要適應自身的角色轉換。前文曾表明,不斷增多的從業品牌,不斷加劇的行業競爭,使得產品作為競爭焦點的地位不斷弱化,更多關注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已成為行業的共識。
不過,以解決方案為核心的觀點盡管已經提出多年,一些企業對這一概念的理念卻依舊停留在概念的層面。用戶需要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怎樣打造用戶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什么樣的解決方案能夠形成品牌的差異化優勢?這些問題具體到操作層面,就顯得不甚明朗。究其原因,與認識不夠深刻及相關資源投入力度不足不無關系。
那么,如何將應用落到實處?首先,必須深刻了解用戶的切身需求。新的競爭常態要求企業的運營必須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要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走近用戶,傾聽用戶是最好的選擇。大屏顯示行業及其他行業此類案例并不鮮見,一些企業定期或不定期邀請用戶參與座談,了解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真實的問題和反饋,這些意見被視作新產品研發或已有產品改進升級的寶貴信息。
將應用落到實處,需要從提升應用體驗入手。相關的人員、資金及研發力量必須有充分的保障,不妨轉變思路,成立單獨的解決方案研發部門也未嘗不可,甚至是借鑒其他行業領域的解決方案,例如可從華為、IBM和思科等提供的優質解決方案中得到啟發,舉一反三,為我所用。從提升產品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性出發,融合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技術、IT技術、云計算等新技術優化應用體驗。
舉例來說,當前大屏行業通用的服務模式是,產品售出后,一切安裝、調試,以及后期維護工作全部在用戶端進行,一旦產品使用中出現任何問題,需要供應商派遣專業人員到用戶處進行調整。未來這種被動的服務模式的劣勢將逐漸顯現,而主動服務會被更加推崇。例如制造商可以為產品增加遠程監控管理服務模塊,當設備在用戶處完成安裝后,供應商可以遠程對用戶設備的使用情況、運行狀態等進行監控,甚至進行遠程調試、管理和維護。這種更加主動、更加智能化的服務方式,一方面有效簡化了設備維護操作,幫助用戶節省了維修時間和成本,提升了應用體驗;另一方面則可以主動獲取設備相關使用情況的信息反饋,為下一代產品研發提供有價值的需求信息。
應用為先,樹立品牌影響力,優化用戶體驗,轉變服務模式,是新常態下小間距LED屏企完成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角色蛻變的必要條件。2016年,挑戰仍在,但潛在機遇也很多。準確把脈行業走向和用戶需求,實現應用落地,小間距LED屏企業才能從嚴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新常態下的常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