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當地時間6月20日,正式啟用統一品牌“中歐班列”的列車首達波蘭,這輛歷時13天行駛的中歐班列,嶄新的車廂滿載著貨物,一路上見證著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風貌及經貿發展,駛入了行程的終點站。為慶祝列車的抵達,華沙鐵路集裝箱貨運站舉行了隆重的“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波蘭/歐洲儀式”,正在波蘭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波蘭總統杜達共同出席了儀式。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代表應邀參加了活動。
儀式前,天氣出現了戲劇性變化。當日下午,華沙下起了傾盆大雨,就在習主席到達火車站前30秒時,大雨戛然而止,天空再度放晴,習主席風趣地向迎接他的波蘭總統杜達說道:“都是老天的照應”。現場人士均為奇異的天氣變化感到驚喜,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習主席向波蘭總統介紹中國企業家
當習主席走入會場之際,已在會場等候儀式開始的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走上前來,與習主席親切地握手,并對此次班列運載的貨物向習主席做了簡短的介紹。當聽到TCL品牌成都工廠貨源占此次班列的運載貨物量近80%時,習主席表達了由衷的贊許。接車儀式結束后,習主席向波蘭總統杜達介紹了李東生,同時還介紹了TCL集團的情況及與波蘭的淵源。習主席介紹說,TCL是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在波蘭有工廠,今天的專列中41個貨柜有33個都是TCL的。期間,中國外交部部長也同李東生進行了簡短地親切交流。
據記者了解,本次全國統一品牌“中歐班列”成都首發列車一共編組41節,全部采用國家規范設計制作的集裝箱箱體。而在過去的三個月內,TCL已通過“中歐班列”向波蘭運輸電子元件超過400柜。今年3月份,從成都發出的第一班企業專列就是載滿平板電視元件的TCL專列。
目的地,中國在波蘭最大的制造工廠
據了解, TCL運往波蘭的電子原件,將被運送至中國在波蘭最大的制造工廠——TCL波蘭分廠進行組裝,進而發往全歐洲進行銷售。TCL波蘭工廠占地面積10.5萬平方米,是中國在波蘭最大的工業制造項目,也是波蘭日拉爾多夫市最大的工廠。目前,TCL波蘭工廠擁有五條生產線,每年可以生產450萬臺電視,工廠擁有284名員工,大多來自日拉爾多夫市,有些已在工廠工作了13年。而波蘭作為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 TCL電視下線后,一天就能達到法蘭克福和巴黎,三天就能抵達包括里斯本、馬德里在內的歐洲全境,目前工廠里90%的零部件都轉為鐵路運輸。
(TCL波蘭工廠副總經理托馬斯·奧蘭德接受央視記者采訪)
受邀參加接車儀式的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波蘭正在致力于再工業化,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兩國在能源、基礎設施、交通物流等各方面正在進行深入合作。工業能力是中國企業的優勢之一。扎根當地,在波蘭建設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是中國企業參與波蘭再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途徑。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自今年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中歐班列第一列從2011年3月19日開行以來,成都、重慶、武漢等16個城市陸續開通了去往波蘭、德國杜伊斯堡、漢堡、西班牙馬德里等12個歐洲城市的集裝箱班列,鋪設運行線路39條,累計開行超過1700列,已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干方式。為服務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貫通中歐陸路貿易通道,實現中歐間的道路聯通、物流暢通,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運力保障,在幫助外向型企業提升競爭力、擴大產能輸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卓越成果。
依托一帶一路,加速TCL國際化進程
TCL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建立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形象。早在1999年,TCL已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開始布局海外市場。目前,TCL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還包括輻射歐洲地區的波蘭工廠、輻射中北美地區的墨西哥工廠以及輻射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埃及合資工廠。全球范圍內,集團現有7萬名員工,23個研發機構,21個制造基地,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TCL集團總收入1046億元,LCD彩電銷量全球第三,手機銷量全球第五,液晶面板全球銷量第六,其中海外收入占47%,在歐洲、北美、拉美和東南亞地區一直進展順利。
近年來,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TCL定位于“全球化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企業集團”,正進一步加快在海外新興市場的布局。
李東生表示,信息社會的互聯網時代,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跨界競爭此起彼伏,給全球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的合作,帶來新的契機。TCL是中國較早推進“互聯網+”升級轉型的制造企業。在2014年初啟動了“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戰略轉型。一方面把互聯網和智能技術嵌入到產品中,讓用戶有更好的互聯網應用體驗,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產品+服務”新商業模式。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尋找合作伙伴,一起搭建“產品+服務”的商業生態圈。
此外,“一帶一路”戰略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國際化機會,但也考驗了企業在新興市場本地化的能力。李東生表示,TCL依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扎根當地市場,把中國制造業的工業能力、研發和服務能力在當地扎根,與當地合作共贏,加快本土化進程,縮短適應當地市場的時間成本,希望三年內,TCL集團的海外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50%。
TCL:創意感動生活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企業集團,整體在深交所上市(SZ.000100),旗下另擁有五家上市公司:TCL多媒體電子(01070 .HK)、TCL通訊科技(02618. HK)、通力電子(01249. HK)、TCL顯示科技(00334.HK )、翰林匯(835281)。
公司創立于1981年,前身為中國首批13家合資企業之一——TTK家庭電器(惠州)有限公司,從事錄音磁帶的生產制造,后來拓展到電話、電視、手機、冰箱、洗衣機、空調、小家電、液晶面板等領域。集團現有7萬名員工,23個研發機構,21個制造基地,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TCL集團實現營收1046億元,凈利潤32.3億元。根據IHS Technology最新數據及公司數據,TCL集團2015年共銷售電視1,784萬臺,位列全球第3;2015年手機累計出貨量達到8,355萬臺,位列全球第5位;華星光電投入玻璃基板192萬張,液晶電視面板全球銷量排名第6。2015年,TCL品牌價值710.28億元人民幣,居中國百強品牌第7位,連續10年蟬聯中國彩電業第一品牌。
為了盡快實現下一個千億目標,2015年初TCL集團制定了“雙+”轉型和國際化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通過“雙+”轉型建立新的業務能力;通過國際化完善全球業務布局,提升海外市場份額。
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跨界競爭的需要,集團2014年初提出“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雙+” 戰略轉型,并將產業結構調整為七大產品業務領域、三大服務業務領域以及創投及投資業務,共11個業務板塊。其中產品業務領域包括TCL多媒體電子、TCL通訊科技、華星光電、家電產業集團、通力電子、商用系統業務群和部品及材料業務群;服務業務領域包括互聯網應用及服務業務群、銷售及物流服務事業本部以及金融控股集團。新的“7+3+1”結構,將為集團價值增長打開新扇面。
TCL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探索始于1999年,已經走過早期探索、跨國并購、穩步成長三個階段。近年,面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重新制定出集團國際化再出發的路線圖。未來幾年,集團將通過“三軍聯動,品牌領先”,繼續鞏固和提高歐美市場份額,同時選擇印度、巴西等重點新興市場突破,扎根當地市場,建立全價值鏈的競爭力。國際化是TCL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未來5年,集團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極致體驗的產品與服務,其中智能電視、智能手機銷量進入全球前三,發展有ARPU值貢獻的1億家庭用戶和1億移動用戶。
企業愿景:為用戶提供極致體驗的產品與服務,讓生活更精彩
企業使命:為用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股東創造效益,為社會承擔責任
企業價值觀:用戶至上 開放創新 合作分享 誠信盡職
企業精神:敬業 誠信 團隊 創新
經營策略:提升技術能力、工業能力、全球化能力,強化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運與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