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游泳運動員傅園慧真誠、風趣的語言風格在里約奧運上“一戰成名”,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也使得“洪荒之力”一詞登上了各大門戶網站的熱搜詞排行。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面對澳大利亞選手霍頓的言語挑釁,孫楊最終以一枚金牌實現了完美回擊。
賽場上,奧運健兒憑借“洪荒之力”令世界為之矚目,同樣為全球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來自中國的設備供應商們。相關報道顯示,洲明、聯建、艾比森等企業均為此次奧運部分賽場提供有LED顯示屏產品。
據了解,此次奧組委選擇中國大屏,其中十分關鍵的一項原因是,隨著我國LED屏企“體育戰略”的推進,我國的LED屏早已走出國門,在包括里約馬拉卡納球場在內的諸多項目中的得到運用。經過多年使用,國產LED屏的出色性能贏得了球場的認可。可以說,同樣憑借實力雄厚的“洪荒之力”,我國的大屏企業正在日益贏得全球用戶的認可。
那么,如何解讀“洪荒之力”,筆者認為,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品質,是足以強大到讓外資品牌對手無可回擊的實力。而要想打造這樣的實力,除了戰略、資金、人員的保障外,企業還需要一些“工匠精神”。
在大屏顯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筆者認為,談“工匠精神”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如何更強,而是牽涉到企業生存根基。這并非危言聳聽,有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中,日本有3146家,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196家,而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2.5年。
當然,這只是一個具有參考意義的平均值,但也從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大屏企業敲響了警鐘。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獲得利潤,一些企業以降低產品質量標準的方式達到降低產品報價、搶占市場的目的,將“好用”、“耐用”的品質標準拉低到了“能用”甚至更低的品質基準線。然而,這種短視的做法,短期內來看可以助力一些企業獲取一定的利潤,長期來看,對于整個大屏行業的健康發展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究其原因,一些企業經營者會以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為了謀生存為借口,但是如果細細想來,這樣的借口是站不住腳的。企業發展遇到困難,盡管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人”是其中最核心的決定因素。如果能將產品做到極致,做到最好,一定會有市場為其買單。然而,將產品做好,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究竟有多少經營者愿意付出這樣的艱辛和努力,恰是企業成敗的分割線,也是企業是否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表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筆者認為,回歸初心是這一問題的最好解答。所謂“工”可以解讀為手藝、技藝,是一個人的能力所在。而在眾多工人之中,能成為“匠”者可謂鳳毛麟角。人們通常會以“匠心獨運”來稱贊一件工藝品的精美,因此也可以將“匠”解讀為一個人內心對卓越品質的極致追求,甚至是一種癡迷、執著的境界。
匠人對內心的堅持正是其贏得世人尊重的價值點。對于企業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大屏企業能夠以嚴謹的、一絲不茍的精神對待每一件產品,絕不投機取巧,確保交到用戶手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具有他人難以匹敵的卓越之作,又何愁企業不被市場認可?又何愁中國沒有更多的“百年企業”?
近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出臺,“工匠精神”一詞也被相關報道反復提及。這是一項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目標一致、共同協力的系統工程,其中,需要大屏企業堅守的,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