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逐漸被認為是OLED的最大競爭對手,不過,量子點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用在液晶生產階段的量子點膜粘貼在LCD生產過程中,叫做QDsheet;另一類是真正的QLED技術,叫做自發光QLED,是真正的量子點技術,QLED正式商用需要確保RGB材料開發、印刷工程技術的成熟。
目前致力于量子點電視的企業是三星和TCL,全新的電致量子點技術還在研發當中,預計會在2019年以后有全新產品問世,屆時新的QLED它不再是藍光通過一層量子點材料產生白光照亮液晶屏幕,而是通過電驅動,使量子點本身發光并通過混色產生圖像,不再需要液晶,彩膜,也省去了背光單元。這就與OLED在顯示方式上具有相似的原理。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售賣和廠家推出的新品均是量子點膜液晶電視,與真正的QLED量子點電視的顯示效果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TCL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究并推廣量子點顯示技術的企業及機構之一,在這項被譽為未來顯示技術上具有很強話語權。與以往不同的是,對于量子點技術的研究,全球科技領域基本上都處于同一水平,不像以前全部核心技術全部在日韓廠商手里。TCL作為量子點陣營的領導者,對于這項創新顯示技術的發展是不遺余力的,并于14年率先推出了中國第一款量子點電視產品。
2016年TCL率先完成了全生態HDR的產業布局,打通了量子點產業技術與曲面顯示技術的融合瓶頸,推出了了QUHD TV量子點電視C2,重新將彩電產業的中心拉回到了畫質這一本質需求上。并且融入全生態HDR技術,在硬件,軟件,內容各個環節全面實現HDR,真正呈現高動態內容,讓用戶看到不打折扣的清晰畫面,亮度峰值達到1000nits,通過對亮度的提升,能夠極大的提高對比度,有效提升畫質效果。而4000R黃金曲率屏幕的創造性應用,不但提升屏幕視野范圍,形成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讓球迷盡享賽事的激情瞬間,而且更符合人眼構造的曲面屏幕設計,也減緩了觀賽時給眼睛帶來的疲勞感,觀眾們在觀看比賽的同時獲得更舒適的感官享受。
2016年7月,TCL量子點電視走進了泰瑞特實驗室接受全面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被測QUHD產品色域覆蓋率(DCI-P3)是“泰瑞特大數據”中的最高值,色彩亮度超越行業平均水平26%,產品峰值亮度更是高達1630cd/m2,超出了同類產品大數據庫平均值(916 cd/m2)77.9%。李強表示,電視產品色域覆蓋率越高,色彩越絢麗;色彩亮度越高,畫面就更亮麗;亮度更高,就能更好還原現實場景。被測QUHD產品能在這三個核心指標實屬驚艷,這也意味著QUHD創造了新的畫質巔峰。
量子點技術無論從顯示還是到生產,亦或是環保角度而言都勢必將會成為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從技術層面來看,量子點電視通過量子點材料的應用,一舉實現了顯示技術從OLED的微米級到納米級的量級突破,帶來了比OLED混光更純凈的光源,實現了更高色域。TCL推出的全新QUHD量子點電視,目的也是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
三星作為電視領域的“帶頭大哥”,也從未停止對顯示技術的研究,早在2011年,三星就開始研究量子點顯示技術,并與2015年正式發售量子點電視產品,深受高端消費群體的積極認可。進入2016年,三星全新第二代量子點SUHD電視再一次全面進化,無比驚艷的畫質表現令人難以置信,相比較還在解決自身硬傷的OLED技術而言,三星第二代量子點SUHD電視已經強出一個檔次。
三星自主研發的第二代量子點SUHD技術幾乎在各個維度上有效提升電視的畫質表現,更豐富且精準的色彩還原,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量子點可以直接發出不同色彩的極為純正的高質量單色光,OLED技術通過濾鏡過濾后呈現的色彩并不如量子點純正。量子點可以工作在更低的電壓下,功耗表現更加出色。還有一點很重要,量子點電視使用的材料不易被氧化,使用壽命比OLED多出20000個小時以上。
隨著三星第二代量子點SUHD電視的出現,同時還帶來了高規格10bit液晶面板、1000nits HDR顯示技術、Supreme超清局域控光、蛾眼仿生、Supreme MR 200動態補償技術、深黑減反等高階顯示技術,徹底將量子點顯示技術的潛能激發出來,最終呈現出來的畫質足以壓制OLED電視產品。
不管真正的量子點(電致量子點)電視到底是在幾年后走向消費者,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都已經取得了一些畫質上的進步,與液晶電視相比,都遠遠超過其音畫質體現,成為了更優異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