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8日,華視傳媒發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華視傳媒2016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為1280萬美元,同比增長8.5%。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2016年第三季度歸屬華視傳媒股東的凈利潤為320萬美元,同比轉盈。同日,華視傳媒股價大漲20.13%。業內人士認為,在當下大經濟環境下的扭虧轉盈,從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華視轉型的成功。
調整業務體系,促進企業深度轉型
華視傳媒是中國最大移動電視頻道聯播網和覆蓋全國公共交通Wi-Fi網絡運營商,作為老牌的傳媒公司,聚焦一線城市,輻射二、三線城市,圍繞主流城市主流人群的出行軌跡每天形成了高頻次有效到達,通過整合全國中心城市戶外電視廣告市場,打破了電視廣告區域運營的地域限制,將空間整合成為國內最大的交通媒體網絡,從而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引爆的能力,實現戶外數字電視全國性的廣告價值。
華視傳媒從過去單一的移動電視廣告業務轉變為現有的四大業務體系:基于移動電視、車身等戶外媒體全覆蓋的傳統戶外媒體體系;基于中超、足協杯等國內頂級賽事的體育營銷體系;基于電影貼片廣告、強IP營銷、植入廣告等的影院廣告體系;基于信息流廣告、精準投放的互聯網廣告體系。打造華視特有的媒體整合傳播生態圈,并且隨著公交網絡的密集覆蓋和地鐵線網的不斷完善,不論你是去學校、公司、商場、影院等處的路上還是到達目的地,都能接觸到華視的廣告,形成全程不同階段的攔截式重復傳播。在途中勾起他們潛在的購買欲望,在終點達成實質消費,共同構成以通勤為主包含消費、休閑、體驗、交際、公益、宣傳在內的城市生活新生態。
榮譽獎項加持,轉型之路獲廣泛肯定
年末收官之際,華視接連獲得多個獎項,“中國經濟十大創新企業”、“廣告行業最佳資源整合企業獎”、“2016年度新銳商業模式” 等,其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利民先生也憑借著在傳媒行業內的卓越成就榮獲了“2016中國改革十大杰出人物”等嘉獎。除此以外,華視也多次在重大評選中力拔頭籌,李利民先生當選“致敬中國網絡營銷20年TOP人物”、“亞洲媒體品牌十大影響力人物”;華視與樂元素共同打造的“《開心消消樂》移動電視“粘娛”效應“樂”不停”獲得移動營銷案例獎”;“中超的榮譽合作伙伴”;“中國品牌最具影響力戶外媒體”……堪稱從年初拿獎到年尾。
榮譽獎項既是對華視過往行業地位的肯定,也是對華視在轉型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敏捷與膽識的肯定。戶外傳媒行風起云涌,華視能站穩腳跟并多次獲得權威媒體的垂青,自然需要軟硬實力兼備。
優化資源結構,全面提升媒體價值
圖為深圳地鐵11號線商務車廂實景
2016年12月27日,華視傳媒成功與深圳地鐵集團簽約7、9、11號線地鐵電視獨家合作業務。其中深圳地鐵11號線號稱中國最美地鐵線路,列車行駛在水天一色間通往深圳機場T3航站樓。據華視傳媒集團媒體建設副總裁劉培泉介紹,此次與深圳地鐵集團的7、9、11號線地鐵電視的獨家合作,華視傳媒將會充分發揮其全國最大的公交地鐵移動電視聯播網的優勢,整合資源,并以與雷曼股份合資的華視新文化傳媒公司專業高效地鐵運營團隊來負責經營,為深圳地鐵7、9、11號線提供更加優質的出行服務和精彩紛呈的視頻節目以及品牌廣告提升宣傳整合等服務。
據悉,2016年9月14,華視宣布已完成向雷曼股份(“雷曼”)出售公司地鐵移動電視廣告業務經營實體,華視新文化有限公司(“華視新文化”)49%股份。隨后于2016年10月又與德恒和泰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即以3900萬人民幣出售5%股份。
統觀華視一系列的重大舉措不難發現,通過資本運作華視將重資產項目盤活,收獲充足的現金流并利用其進一步優化資源結構,將優質稀缺資源進一步收攏,從而進一步達到媒體價值全面提升的目的。有理由相信,在華視行之有效的轉型策略下,2017年的華視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