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松下在歐洲市場正式銷售OLED電視之后,2017年CES展會索尼也加入了LG為首的OLED電視聯盟,并準備在2017年上市三款OLED電視機。
說起索尼在OLED行業的淵源,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一方面,索尼是最早OLED電視推崇者這一,其早期的臥室小OLED電視,幾乎創造了“小電視”的歷史最高價——當然也正是因為08年前,OLED技術的不成熟,且極高的成本,讓索尼的早期努力折戟沉沙。
另一方面,索尼沒有完全放棄OLED產品:在廣電監視器,即制作電視和電影內容所使用的專業顯示產品上,索尼早已經實現全OLED化,并取得了全球大牌導演的一致認可!笳咭舱f明OLED在顯示效果上的“絕對優勢”。
2017年索尼高調展出OLED電視機,這是索尼民用市場OLED技術的回歸。只不過,此前的失敗產品是基于索尼全套自主技術,現在的產品則要依賴“帶頭大哥”LG。
有消息稱,LG2017年將向索尼供給10萬塊OLED電視面板。這也基本是索尼2017年OLED電視的銷量規模。雖然,10萬臺OLED電視對比索尼每年接近千萬臺的總銷量,是一個小數目。但是,在OLED大尺寸面板,LG總計兩三百萬臺的產能背景下,首次合作的索尼也算拿到了一個“大單”。
事實上,OLED電視領域目前只有LG自身在追求銷量——至少他要讓生產線產能全開,不產生多少“窩工”損失。其他參與品牌,包括松下、索尼和國內彩電企業,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占位”欲望。即,在終端產品上先占領營銷高點。
這種情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OLED大尺寸面板制造上的“兩難”選擇。即,一方面,LG已經成熟的蒸渡白光工藝,在固有成本上比較高、在最終產品效果上難以達到三原色OLED產品的理想水平;另一方面,印刷OLED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的路上,該技術能有效降低大尺寸OLED的成本、提高成品率,并實現三原色OLED電視面板的規模制造。
這種技術路線之爭,事實上阻止了全行業投資OLED電視大尺寸面板的路徑:白光OLED蒸渡技術雖然成熟卻要擔心印刷OLED的逆襲;印刷OLED雖然性能理想,但是卻尚未進入可以放心大膽投資的階段。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今天的OLED電視,這個字就是“熬”——什么時候技術路線明確了:印刷工藝行與不行有了明確結論,OLED電視才能真正迎來“出頭”。在此之前,無論是索尼還是松下的搶位,都是“占位”性的布局。
對此,好消息是2017年全球至少三五條印刷OLED示范線、試驗線要建設。最快今年底、明年初,OLED的最終路線選擇就會確定!翱ㄔ谧罱K技術路線確認的時間節點前,率先成為OLED電視品牌”,這就是今年索尼CES展會推出OLED電視的核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