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激光光源投影機的時候,另一種固態光源必然會被提及:那就是LED光源。從市場規模看,有微型投影撐門面,LED產品的應用已經達到年度近百萬臺,可謂之“固態光源投影”第一技術。
但是,從主流市場看,微投LED的亮度不堪重用,同時,其均價過低,導致在銷售額和利潤上LED投影遠不及激光投影。
而解決LED投影銷量占比和銷售額占比不匹配問題的關鍵就是高亮LED光源技術。2016年開始,飛利浦加強了HLD技術的推廣,這是一種熒光技術和LED技術結合,提升LED光源亮度的方案。2017年這一技術方案亦獲得了更多廠商的支持。
2017年上半年,有三五個品牌在國內或者國際場合展示了基于HLD技術的投影產品,其綜合效果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但是,從具體的銷量推廣上,HLD依然“乏力”。一方面,和激光比較,教育、家用占了8成份額,HLD在這個空間內缺乏渠道和主流品牌。另一方面,和激光產品百款產品的供給規模比較,市場能見到的HLD產品不足10款,幾乎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覆蓋。
“技術沒有問題、成熟度可靠,但是產品落地非常弱”——這是HLD在2017年的基本格局。不過,與2016年幾乎只有概念比較,這也算是不小的進步。激光顯示能有今天的輝煌,不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嗎?
因此,業內認為2018年HLD投影陣營依然會“不斷成長”:作為一種差異化的選擇、既有市場的補充,HLD會提升很多品牌的“創新形象”。同時,擁有HLD產品,也會成為傳統投影機品牌,區別于本土創新的激光品牌的“重大差一點”。
但是,從市場銷量看,2018年HLD依然不容樂觀:激光顯示已經進入規模市場階段,其成本優勢會逐漸顯現。擁有這樣一個“進度領先”的對手,是HLD的最大不幸。同時,微投LED技術的亮度也會繼續進步,2018年有望沖刺1500流明。這會顯著壓縮HLD產品的市場必要性:畢竟HLD產品主打亮度空間是2000-4000流明。
所以,或許HLD的定位就是一個“為差異化而差異化”的“中間選擇”。未來投影光源的主角還是正統的LED,以及強勢的激光技術。尤其重要的是,在激光和LED微投都有“規模市場支持下的經濟性”的背景下,HLD產品已經很難在“價格價值比上”找到立足點。
HLD不是一個壞的技術、不是一個孬種的方案:但是,她來的太晚,生不逢時。2018年雖依然會有所發展,但前景注定不樂觀,更難提市場建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