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投影市場看,得到激光技術最多“價值”的投影板塊非工程投影莫屬了。至少,目前工程投影已經實現激光對汞燈的7成替代。甚至,還包括大量存量產品的“激光改造”。這使得2018年再討論激光工程投影機,會頗具“后時代”特色。
一方面,高度普及和替代汞燈后的激光工程投影機的成長,要更多的依靠“自力更生”了。即,此前激光工程投影機的高速成長主要是“替代傳統汞燈”,這中間雖有品牌份額的升降調整,卻不能超脫“技術更迭替代”為主的行業格局。而隨著激光已經成為工程市場的主流、主體,甚至在4000-5000流明的“準工程”市場,激光占比都已經過半,未來的激光成長將更多的來自于“市場自身的擴大”。
另一方面,對于工程投影板塊內,品牌之間份額格局的轉化,激光從“新老對抗”的工具,逐漸變成了“新老選手同臺競技”。2017下半年開始,眾多新興工程投影品牌已經將激光產品的研發重點,圈定在10000-20000流明的產品上。后者是真正高端,且需求有限的產品。這意味著,傳統工程強勢品牌已經不再剩下多少“高端自留地”。新老選手同臺、同代競技的特征更為明顯。
即,2018年將是激光工程投影,乃至整個工程投影市場競爭進入一個“嶄新節奏期”的開始。這一年,激光不再是新鮮概念,也不再是技術領先的標志。廠商和產品的競爭,更多要回到工程需求的本質上來,回到產品和系統實現的細節上來,激光所能帶來的市場光環日趨“平等化”。
這種轉折之中,自然傳統品牌的“技術積淀”和“經驗積累”優勢會更多被發揮出來。新秀玩家,則可能將“成熟激光技術的價格與成本優勢”再次強化。尤其是在5000-8000流明市場,產品均價有一定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從宏觀角度看,行業依然一致看好工程投影市場的發展。特別是AI、數字化、5G等概念下的社會發展,整體有利于工程投影市場的增長。預計,2018年工程投影應用依然會保持12-16%以上的增幅,甚至更高。其中產品應用的平均亮度也會同步提升——這將有助于平衡單機價格下降引發的“利損”。
甚至,行業認為,數字社會建設依然是方興未艾的階段,未來工程投影產品的增幅還有提高的空間——這取決于數字社會、智慧技術和文化產業的爆發速度。尤其是對于工程投影這種每年一二十萬臺,基數較小的產品線,大行業環境是否出現快速質變,對其增速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