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影行業“利潤最豐厚”的板塊依然是工程市場,同時全年近3萬臺的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不過,在盈利依然可觀的背景下,工程行業也在出現新的變化。
首先,工程顯示應用從強調產品技術為主,向強調可靠技術下的系統能力與成本經濟性轉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高亮工程不再是稀缺產品。以4000-6000流明產品為例,幾乎所有主流品牌都有類似產品。甚至只做激光電視家用市場的海信,都有4000+亮度的激光產品。這是技術泛化和高度成熟的結果。以此為基礎,行業企業工程產品同質化不再是“偽命題”,在同質化競爭中強調成本優勢也必然成為主流話題。
第二,2017年是工程投影“全高端格局”的元年。代表性事件則是臺系和本土激光投影品牌的10000+流明產品逐漸增多。這種變化與激光技術更適合于高亮度產品,以及德州儀器單片式DLP系統DMD光閥能支持的最高亮度指標的提升有必然關系。業內認為,即8000流明亮度激光產品實現市場全譜系普及之后,10000+亮度產品也將形成“更充分的供給”格局。
第三,2017年工程投影市場應用方式出現新變化。一方面,更高亮度的產品應用規模增加。工程投影機市場的特殊規律是“亮度不足一直是很多客戶體驗價值的瓶頸”。在高亮度產品日益普及、成熟背景下,高亮產品均價走低,必然促使更多客戶選擇更亮的產品。這使得整個工程市場具有應用亮度基準整體上移的趨勢。另一方面,工程租賃、工程購買與項目融資開始出現“結合”的趨勢。即集成商或者品牌商,需要為項目自身的落地提供部分融資支持。這導致工程投影銷售中,產品最終回款周期的延長。行業企業在工程應用項目中的經營風險增加。
第四,2017年工程投影板塊中,激光產品占比已經近7成。這使得工程市場幾乎就成了激光產品的對抗和較量。工程投影市場新興品牌,依靠激光產品早布局的“時間差”優勢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從“新技術新概念”比拼,變成了“傳統硬實力”的較量。2017年這種轉變,有利于傳統品牌發揮其項目工程經驗和渠道體系完善的優勢,也激發了新興創新品牌們研發更高端產品、甚至進行價格戰的動力。
總之,總規模不大的工程投影市場,在2017年卻發生了很多非常復雜的行業變化。這些變化伴隨著工程市場的高速增長、伴隨著激光產品的普及,同時帶來了更深刻的市場競爭、更激烈的品牌較量。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激光產品完成對汞燈工程產品替代化的進程之后,工程行業即使保持較高的成長性,也會面臨一個“供給過剩”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參與品牌過多、產品型號過多,甚至高亮技術過剩的局面都會出現。從這個角度看,2017年也將是工程投影產業新一輪品牌淘汰的“起始年”。這是工程市場的參與品牌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