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影產業有一個關注度“先高后低”的關鍵詞。那就是雙色激光光源。作為最新一代激光顯示技術,其受關注是必然的,那么為何關注度卻走了下坡路呢?
首先,雙色激光概念推出是在2016年底。采用增加紅色激光器后,雙色激光產品可以在色域表現上、尤其是紅色渲染能力上在上新臺階。同時,由于采用了兩種原色的激光器,更多的激光器組件,也有利于其提高最終產品的亮度指標。且,很長一段時間市場認為紅色激光器本身成本比較低廉,應該可以提供“可承受”的成本變化。
但是,后來的產品發展證明,人們對雙色激光產品的成本增幅有點過于樂觀。一方面增加紅色激光器肯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則帶來了更為復雜的光學設計和散熱需求。后者導致的成本變化,甚至超過紅色激光器自身。
在產品成本不好控制的背景下,結合激光投影本就處于價格高位、急需改善成本指標的市場需求,雙色激光產品基本失去了“大紅大紫”的機會。
事實上,2017年雙色激光產品更多成為了工程市場的差異化產品。充分利用工程應用的價格不敏感性和高亮度需求,并提供特殊的紅色色域強化效果,滿足差異化市場的應用體驗。——雙色激光退化成“雙色工程激光”。這本身體現了激光顯示領域“成本選擇”已經成為關鍵因素的規律。
2017年激光顯示產品線的價格變化顯著弱于2016年。且這是在產品銷量規模再次翻番的背景下發生的。這體現了產業層面在“成本”與“預期銷量規模”、“預期技術進步”之間的“謹慎”態度。
行業人士認為,激光顯示產業已經基本走過“純投入期”,廠商們開始對“盈利效益”報以更高的期望。這種廠商心理下,保持價格相對穩定下的市場成長,要比簡單突出價格優勢、去拼可能的高增量,或者不計成本延伸技術更為實際。而雙色激光恰恰具有“成本更高”、“技術更難”的特點。
簡單講,即雙色激光除了在特定差異化需求領域外,幾乎不符合大多數激光投影應用場景和廠商的“最核心訴求”。這就決定了熱鬧一時之后,雙色激光暫時成為了一種比較“淡然”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