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三:紅利期結束?小間距LED行業集中度提升
◎“業績全線飄紅”不復返,集中度加速提升
不可否認,小間距LED顯示屏近年來所經歷的爆發式增長在整個大屏商顯圈都不常見。正是由于可觀的利潤,小間距LED的玩家數量也呈現出同步的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對于已身受紅海困局的傳統LED屏企,以及增長動力疲軟的傳統大屏企業而言,進軍小間距LED,幾乎是“別無選擇”。
但是,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行業大熱的背后,危機也開始浮現。關注上市企業財報不難發現,與前幾年行業快速上升期幾乎所有參與企業業績全線飄紅,賺到盆滿缽滿的局面不同,今年以來,企業間明顯出現了“快與慢”、“多與少”的差別。
具體來講,一方面是行業集中度的顯著提升。即,過去的 “共同富裕”式的平均化增長已不再見。有業內人士統計,僅行業兩大巨頭就壟斷了約七成的利潤,而其他企業,也已與“參與即獲利”的紅利時代徹底告別,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出現利潤負增長。
另一方面是,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即便是對于身處行業頂層的巨頭而言,也同樣面對行業整體毛利率下降的挑戰。伴隨大量屏企的入市,同質化競爭愈發嚴峻,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價格戰,使得藍海逐漸泛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無論對于領跑行業的巨頭,還是中小企業追隨者,一個普遍意義上的紅利期已經結束。
◎差異化經營策略扮演“諾亞方舟”
那么未來的企業發展之路要怎么走?還要分情況來看。
為了突破同質化競爭困局,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和投入來創新,這對于企業的財力、規模、運營顯然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特別是當像素間距不斷減小,對于企業的制造工藝、品控要求更加嚴苛。顯然,這條路只有行業巨頭走得通。
而對于在資金和技術積累方面難以與之抗衡的其他品牌,在高端市場與巨頭“硬碰硬”顯然是不理智的。差異化經營或許是當前非價格主導的最佳競爭優勢構建手段。這種差異化,可以使對細分市場的差異化定位,可以是對現有商業模式的變革,可以是對業務生態的重構和優化。
事實上,包括巨頭們在內,企業的差異化經營都是不可回避的話題。譬如利亞德圍繞“幸福城市”建設構建夜游經濟、文化旅游、智能顯示、VR體驗四大業務板塊;洲明積極由制造商向運營商轉型,進行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圍繞 “產業+互聯網+金融”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以資本的力量為助推器,通過內生+外延手段實現公司快速發展,進行全球化的布局;聯建打造以數字顯示設備、品牌公關服務和戶外媒體網絡等為核心的整合營銷服務集團;艾比森圍繞顯示屏酒店運營服務積極開拓細分市場應用,等等。
這種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既有效分散了經營風險,又有助于形成業務版塊間的聯動,形成1+1>2的協同效應,更加有益于企業搶占某領域品牌認知度的“高地”,帶動品牌價值提升。因此,也可以被看做是承載企業駛離紅海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