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六:競爭格局生變,品牌成競爭新焦點
◎核心技術壁壘缺乏成應用層“通病”
幾年來各類LED顯示展會上可見,LED行業呈現出“萬眾創新”的繁榮局面。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其中缺乏具有深度和壁壘性的創新,而微創新或雷同性創新占據主導。
究其原因,具有深度壁壘性的創新,高度依賴從晶元到封裝的上游支撐。而在上游層面,整體表現為規模較為集中,市場掌握在少數巨頭手里的規律。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上游選擇性給予某些下游廠商獨家技術優勢的支持可能性極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下游屏企所能獲得的“高價值”資源較少,加劇了壁壘性創新的難度。
而對于下游企業而言,面對同質化競爭的困局,創新又是一種構建差異化,爭奪市場的必要行為。因此,在普遍性創新的背后,其實反映的是行業競爭的高度激烈。
◎固化價值,品牌成競爭核心力
在這種形勢下,企業間競爭的核心,逐漸聚焦到了品牌。不難理解,當基于技術、應用的創新不足以形成品牌區隔壁壘時,“品牌溢價”就成為提升利潤空間的核心關注點。
事實上,市場也已經在朝向這個方向發展。上海LED展期間,某屏企品牌經理人表示:企業每年都會對產品進行更新迭代,但真正讓用戶記住的,不是具體的產品,而是品牌。用戶忠誠度的建立,事實上也是以品牌為核心的。
以品牌為軸線,將企業強大的研發實力、可靠的產品品質,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貫穿起來,將創新知識和成果整合成連貫的時空體系,實現從碎片化的泛化創新中脫穎而出,有助于屏企告別低層次競爭,更有益于將市場認知價值固化于品牌上,形成具有持續性、增值性的品牌溢價,無疑是當下企業告別同質化競爭,提升創新內涵的良方。
◎中國“質”造到中國“智”造,結構性隱憂不容忽視
談及創造品牌價值,小間距LED絕對是一塊沃土。植根中國的小間距LED,由于沒有技術枷鎖,國內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已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研發能力,在一些領域的研發進程甚至領先于外資品牌1-2年。
不過,創造品牌價值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結構性隱憂的存在。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呈現出兩頭的產品設計能力和營銷能力薄弱,中間的制造能力重量不重質的“橄欖核”形狀。這就需要相關企業向設計研發與品牌營銷并重,中間制造環節扁平化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