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款信號處理設備優劣的標準是什么?從技術角度看,穩定+高帶寬,無疑是最核心的“品質考驗”——這是最傳統的行業標準。但是,在嶄新的視頻行業應用多元化趨勢下,不再是每一路信號、每一個項目,都唯“技術指標高下論英雄”。
從老系統的“局部不適”說起
2017年,鄂爾多斯監獄指揮應急中心要進行改擴建。作為一個押犯規模約2500人的建筑物,安全管理的責任重于泰山;1000多路監視視頻的“信息密集”系統則成為“無形的、永不下崗的”的守護者。面對這樣一個“行業內比較典型的應用項目”,小鳥科技卻遇到了一些“非常不尋常”的要求。
首先,鄂爾多斯監獄已經擁有完整的信息監控體系,現在的要求是“增強指揮調度”能力,而不是“推倒重來”。第二,1000多路的監控系統是歷史中逐漸形成的,攝像機、接口、傳輸標準不盡相同,且絕大部分目前工作良好;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報警設備、災備設備、消防設備等上面。第三,涉及干警區、監獄區和武警區,生活、勞動、活動、勤備不同場所的“密級”不一樣。第四,系統不能“休克式”升級;應在有限經費下,大幅理順原有信息監控和指揮體系,形成一盤棋、統一指揮格局。
整體看,客戶的要求就是“省”(省錢、省時間、多保留即有設備)的前提下,“多快好”的完成任務,達到比較先進的指揮調度中心的業務能力。從專業角度,小鳥科技的解讀則是:客戶的問題出在信息匯總和應用層,而不是獲取和響應層;項目的難點集中體現在“新老體系的兼容和平滑對接上”,而不是全新的“超高技術指標”上——即,要讓最新的應用體驗,在那些歷史形成的信息體系的身體上“成功嫁接”,解決整個體系的“頭部問題”。
類似以上這種“局部不適”的大屏工程項目,近年來層出不窮:一方面,很多重點部門和單位已經在過去十余年大規模部署了視頻信息系統,形成了一些典型、有效的應用;另一方面,視頻可視化應用、智慧信息技術進步迅速,新需求和滿足新需求的新技術不斷出現——二者構成了很多項目的“移植手術”。
對于這樣的項目,顯然不是“技術水平的高低”單一因素決定項目的成敗;而是項目的綜合組織能力、對即有體系的理解和兼容能力構成了高水平實施項目的關鍵。小鳥科技通過引入DMIS安防流媒體服務器產品,以媒體流的概念處理“多元化、非同一標準的視頻源”,實現一臺中樞兼容海量歷史信號源的創舉,完成“化繁為簡”的信源和應用體系變革;更以DMIS可視化管控系統實現了通過一個操作界面直接進行全方位管控,信息分析集約化,大幅提升調度指揮效率;在顯示端則通過以4K新標準主導“192路信號輪顯”大屏的最新技術應用,提升了現場視覺效果、降低了高信息容量顯示墻的組織結構復雜性。
小鳥科技鄂爾多斯監獄項目的特點即在于不是簡單拘泥于應用最先進的技術標準,而是以一套“信號源兼容——樞紐主機提升——人機界面躍變”為梯度的解決方案,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改造與最終功能完全時代化、先進化的升級。
新未來的“全方位”信息可視化
如果說,老系統的改造項目,對“系統解決”方案的兼容與多元性需求是“成本忍耐”下的產物,作為“未來產業方向”的論據有點不夠“強有力”;那么一些嶄新的信息應用,所呈現出的“信號處理”系統需求的多元化,就恰是最能代表“行業未來需求”的變革。
例如,目前4K是一個重要的應用熱點。依托4K顯示和信號系統自身的“信息大容量”,在同一整屏分辨率下,視屏墻體系渴望更為簡潔,并具有在未來實現更低成本的技術特征。但是,有些新應用對4K的“適配反饋”截然相反:在智慧醫療領域,遠程會診被認為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國家政策支持的技術創新之一。這就涉及到醫療影像的遠程傳遞和顯示問題。對此,4K分辨率不是“很高”,而是“很低”,即便是未來的8K影像也未必完全滿足醫療級影像資料遠程診斷的需求。另一方面,NB-IoT窄帶物聯網也已經成為信息化建設的熱點,并代表著未來物聯時代最核心的基礎設施之一。這個網絡顧名思義,不以“高帶寬”論英雄,但是這并不是說其上“奔跑”的信號不是重要的內容——例如遠程監控病人的“心跳信號”,當然是關鍵數據。而這樣的數據,對于4K影像產品的帶寬消耗而言,又有點“微生物”的樣子。
所以,當可視化的概念從簡單的視頻信息,向物聯網、智慧社會前進的時候,多元化的數據通信需求就發生了。這些通信需求在指揮調度中心的“信號處理上”,擁有一致的穩定性、可靠性需求,卻未必“各個拼命吃帶寬”。實際上,這是一個信號處理行業從簡單到多元化信息信號的轉變。這種變革之下,如果信號處理企業不能滿足從前端到后端的整體需求,僅僅是站在“一塊屏前做單一設備”,顯然會失去很多市場。
“一個是顯示系統的技術方向、一個是信號源系統的技術方向、另一個是應用管理等軟件產品的技術方向,這三者不一定‘絕對重疊’——尤其是面對具體項目和任務的時候,更多要采用組合搭配的方法,才能滿足客戶需求”。
小鳥科技將未來多元化的可視化應用環境,劃分為三個“主攻技術方向”:在顯示上以4K超高清顯示、超低延遲、超高刷新、無損傳輸為“技術高點”;在信號源方向以兼容、可靠穩定、標準化轉換與傳輸、長距離大范圍組網為“支撐砥柱”;在應用管理等軟件產品上以夯實核心功能實現能力、提升界面體驗人性化水平、多梯度,分級化,組團化為可控管理架構,提升“關鍵體驗力”,不斷打造面向細分應用領域的“解決方案”式信號處理行業競爭新層次。
技術終結論到服務終結論的辯證
信號處理行業從賣“某種產品”,到目前更依賴“一個可靈活配置的解決方案”的變革,本質是什么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并不難。因為信號處理這樣的科技行業,早已經進入“技術”即“服務”的時代。
傳統的信號處理生意,空間上局限在大屏墻后面狹小空間的幾個機柜;時間上局限在項目建設期;體驗上局限在“穩定性”。但是,復雜多元化的信息可視化背景下,信號處理設備的陣地多元化,出現了云技術、分布式技術、分級組網技術;信號處理產品的時間價值貫穿系統壽命周期,向前向后的兼容、不斷地升級能力成為生存要點;信號處理產品的體驗也從“技術達標并高度穩定”,變成了“穩定前提下的人機界面交互性”、“多元功能的升級和迭代能力”。
對此,小鳥科技認為,硬件開發、軟件開發能力競爭之外,信號處理行業必須更好的在“行業方案定制”上提升硬功夫、制定以核心技術、高標準產品體系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戰略。這種戰略意味著信號處理品牌從最初的以技術和產品供給于集成商,變成站在前臺直接面向客戶需求,提供精準科技服務。
從硬件產品到方案體系這不是一個“營銷嚼頭”,而是信號處理行業的“靈魂質變”,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升級,是對未來信息社會、智能時代可視化體系發展趨勢的適配與跟蹤。這一點上,無疑小鳥科技再次“飛到了行業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