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選購一款智能電視無非就是看電視尺寸、畫質和價格,沒什么過于深奧的。不過筆者不這么認為,買智能電視雖然簡單,但是部分電視產品存在“縮水”或者混亂的現象,如尺寸標稱和實際不符、偷換概念等。所以在選購電視時,不能依賴于商家打出的宣傳口號、迷信數字,一些選購過程中或會出現的陷阱不得不防。
陷阱一:分辨率不真實
對于電視產品來說,畫質是最為重要的,為此屏幕的分辨率是選購的重要參數。目前液晶電視的分辨率主要有800×600、 1024×768、1280×768、1366×768、1920×1080、3840×2160等幾種。專家介紹,目前液晶電視分辨率至少要1024×768的產品才能夠滿足高清視頻的最低要求。
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能被高分辨率口號迷惑,部分商家為了迷惑消費者,將某某電視分辨率說成支持全高清或者超高清,實際物理分辨率僅為高清。因此要問清其標稱含意,還要了解該款產品的說明書參數。
陷阱二:電視尺寸虛高
平板電視的尺寸大小,也決定了電視機的價格,電視機的屏幕尺寸是指屏幕對角線的長度,單位通常是英寸,平板電視尺寸從30英寸到80多英寸,乃至上百英寸,有幾十種可供選擇。相同品牌電視有的只相差一二英寸,肉眼不易分辨,價格卻動輒差上千元,所以也有不少商家在這上面做文章。
市場銷售的個別產品存在尺寸不實的現象主要為比標注的標準尺寸少1英寸左右。導購人員往往以產品型號向消費者說明產品的尺寸。但專家提醒,由于上游面板供應尺寸不一,同一型號產品也可能采用不同批次的面板,也有可能采用了不規范面板,造成尺寸不符。所以購買時不能只看說明,不妨實際用皮尺測量一下。
陷阱三:智能電視并不是多核就一定好
現在的電視機都是智能電視,而對于智能電視來說,“核數”并不是越多就越好。用戶在購買電視的時候還是應該綜合考慮,比如說電視品牌、畫質技術、音頻技術、視頻資源、屏幕材質、尺寸大小、售后服務等等,畢竟對于電視來說,精美的外觀、好的音畫質輸出、豐富的視頻資源享受以及令人放心的售后服務才是關鍵,至于“核數”高的特點,其實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夠用就好,沒有必要爭多。
為此,對于消費者選購智能電視來說,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不能過于信賴廠家和導購員,也不能追求某一方面配置,只有做到各方面均衡,才稱得上是一款出眾的智能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