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彩電新品上市多久會“大”降價?華為榮耀智慧屏告訴你,也許只要一個月多一點:華為榮耀智慧屏55英寸款,到手價2999元——不僅比初始上市價格大幅下降,更已經與其它品牌同等產品“無異”。
為何智慧屏如此快速降價
榮耀智慧屏8月10日才發布,僅僅過去不足2個月就實行如此大力度的降價促銷——你讓8月份購買了智慧屏的消費者“如何感想”呢?
業內人士指出,榮耀智慧屏上市后基本“高開低走”:既消費者對華為產品“期待很大”,希望真正有“變革和創新”。但是,實際產品“彩電依然是彩電”,不會因為增加了一個“攝像頭”就不再是彩電——甚至,“沒有開機廣告”這種“改改軟件”就能來回變的不同,都成了重要賣點。后者恰說明,智慧屏的“創新”讓消費者失望了。
而華為之后,TCL/海信等品牌“踩著榮耀后腳跟”推出自己的智慧屏產品,更說明這類產品“沒有本質的難度和對比傳統彩電的創新壁壘”:雖然,華為有自己的CPU、OS,的確自主技術含量很高,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它品牌用第三方“技術方案”實現同等、乃至于更好的性能表現。
“不能只靠情懷撐市場——尤其是彩電業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消費者的選擇非常理性,比手機產業要理性的更多(這是居家產品和個人產品的天生差異),”行業專家指出,恰是榮耀智慧屏“高開低走”的期待落差,讓華為榮耀智慧屏“不得不快速與傳統彩電企業同流合污”一般,玩起價格大戰。
華為告訴市場,創新不容易
彩電是高度成熟的消費電子產品。這一點必須被廣泛承認。即便是智能電視,也是高度成熟的產品。這種產品上,很難有顛覆性的創新,更難以靠“新體驗”來成就一個新品牌。華為智慧屏回歸傳統類型產品價位,就是最好的證明。
“消費者看到的創新和廠家看到的創新并不完全一樣!”對于榮耀智慧屏而言,自主的CPU這自然是巨大的創新,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但是,一般消費者看不到:消費者會問,“有何區別”。這一點上,華為則回答不出來——因為華為自主技術實現的東西,第三方產品早已經實現過N次了。
對比智能手機產品的發展而言,手機創新一向更多的由“新的爆款功能”體現。比如說移動支付、移動媒體、短視頻、手游等等,這些“消費者看得到、用得上”的爆款功能,是智能手機、移動通信時代創新的“本質”。
現在,彩電產品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傳統的視頻應用用戶在不斷流失;同時又沒有新的爆款應用被創造出來。這是彩電業長期低迷的原因所在。例如,奧維云網公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電視出貨量為1034,同比下降3.6%;零售額的下降幅度更大,零售額為277億元,同比下滑10.4%!
也就是,榮耀智慧屏等產品從零搭建的華為系彩電產品核心技術框架,只是華為內部的創新,缺乏外部和行業性的溢出效應,無法為消費者真正帶來體驗革命和增值體驗:后者才是消費者最需要的創新,也是真正困難的創新。
從創新角度看價格戰
據奧維云網公布的今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國內彩電均價為2678元,較2018年的均價下滑14.2%。與此相伴的是,小米電視繼續“銷量”雄踞榜首。
價格戰往往“為人所不齒”,被認為是一種“低端競爭”手段。但是,在小米的手里卻被玩成了“新手的升級坦途”。這背后是什么?道理很簡單,價格低廉是消費者看得到的“價值”和“新意”。對于品牌而言,價格更低、品質不變,也并非容易的事情。
后者有一個名詞叫做“制造創新”:既,存在兩種與產品直接有關的創新。第一種是,造出一種完全不同的產品;第二種則是,還是那個產品,產品沒有變化,但是制造過程升級,導致制造成本降低。
小米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充分利用代工制造和互聯網銷售這個鏈條,實現了“成本控制”:同等品質,代工廠的成本,往往由于專業性和規模化,比品牌自主工廠要價格低廉。這是OEM和ODM能夠流行的原因——經濟學上,管這種輕資產的品牌,叫做“更精細的分工”。人類社會的進化,本質就是一個分工更為高級化、精細化的過程。
所以,如果把從2017到目前,小米彩電的銷售暴增,只看成“價格戰”,那就“已經輸了”:小米背后是另一種“創新”。是以制造和營銷為核心環節的成本創新,尤其是在產品品質同等的背景下的制造創新,承擔起小米彩電快速增長的“支柱作用”。
彩電創新要離開“傳統視角”
什么是彩電的創新?傳統的視角看主要是“硬件的進步”、“畫面和聲音的升級”、“物理形態的變化”、“核心技術自主化的提升”等等。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思維已經“不合時宜”:一方面,硬件為基礎的技術,到達極高的成熟度,能夠大量創新的空間幾乎關閉,甚至技術出現過剩;另一方面,智能電視應用涉及復雜的軟硬件產業鏈,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做到“所有的核心技術通吃”。
因此,在一個開放化的模型下、在更多的角度和維度上、用多元化的方式,實現彩電創新,成為時代任務:比如制造技術和成本的創新、營銷和渠道體系的創新、生態伙伴的創新、軟件產品的獨立創作、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這些方面的升級,恰是此前樂視超級電視和現在小米電視“份額”成長的關鍵。
存量市場為主、視聽技術過剩背景下,彩電業如何借助智慧技術“升級”,彩電品牌如何在“總量有限”、“成本下降”時代更好的生存,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圍繞單一產品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華為智慧屏已經說明,產品端的變革并不容易。因此,尋找更多的創新空間和多樣化的價值點,就成了彩電業的競爭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