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注定是載入中國航空史的重要時刻。不僅第18屆北京航空展在京召開,9月底,北京南苑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也將完成一次極具象征意義的“轉場”。
作為兩項航空領域大事件的參與者,小鳥科技也見證了中國機場建設正式步入新的時期。
從南苑到大興 新中國機場迅猛發展的縮影
建立于20世紀初的南苑機場是中國第一座機場,曾創下多個中國航空業的“第一”,在經過先后兩次擴建后,2018年,南苑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1萬人次。
而即將通航啟用的大興機場在2022年和2025年的旅客吞吐量目標分別為4500萬人次、7200萬人次,預計到2040年,其每年吞吐量將達到1億人次。
新舊機場的交接,不僅是場地的變化,同時也是整個航空信息系統的一次改革飛躍,機場管理設施和制度都將面臨著巨大挑戰。
解決難題,北京航空展的新方案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北京航空展是中國最早舉辦的專業航展,自1984年首屆舉辦,每兩年一屆,歷經34年,已然成為中國航空工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權威風向標。
在9月18日至20日的第十八屆航空展上,小鳥科技展出新一代機場指揮室解決方案,擁有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為未來中國機場的大規模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指揮/管制多業務顯示 打通坐席信息壁壘
如今的機場,各類信息系統正在逐步增多,導致多業務系統間合作難度加大。小鳥航空坐席管理系統可實現與飛行數據處理、航空氣象、動態飛行檢測、雷達數據處理等多業務系統間的對接,坐席員通過鼠標即可實現對所需業務信息的調度,告別以往跨系統、跨業務的繁瑣操作。單屏多畫面的坐席視野,更是讓各業務信息展露無疑。
多席位協同 大小屏聯動
每一次航班的飛行安全,離不開機場背后不同部門間的協同操作,但隨著機場規模的擴大,TOC航站樓、AOC機場運行中心、塔臺空中管制、安防監測、應急指揮等部門間的協作開始變得舉步維艱。
小鳥航空坐席管理系統可以在權限范圍內實現不同業務席位間的協同操作, 塔臺人員可將最新消息傳遞給應急決策人員。同時,單個席位也可與中心大屏進行一鍵推送,用令人驚嘆的強大性能,為你打造出順爽流暢、實時共享的航空席位協作場景。
模塊化部署 適合不同機場規模
在北京,機場擴建、新建的速度似乎永遠趕不上需求攀升的速度,這是中國不少城市面臨尷尬的縮影。有媒體將之形容為,航空運輸就像長得特別快的孩子,修機場就像給孩子做衣服,沒怎么穿就小了。
小鳥新一代航空坐席管理系統采用模塊化部署方式,可根據機場需求進行規模調整,支持服務器、攝像機、DVD、視頻會議終端等多種數據信號接入,隨需擴容,靈活方便。無論你是新建的大興國際機場,還是小型的模擬機場訓練室,都能找到適用的方案。用起來就像鉛筆一樣自然稱手,但規模卻如同定海神針般可隨需增長,充分滿足未來中國機場快速發展的建設需求。
過去的十年,是航空信息化建設蓬勃的十年,從飛行模擬室、空管局到大型機場建設,像小鳥科技這樣在不同領域為中國航空業助力的企業有很多,而借助中國經濟和國產技術的東風,一幅從航空大國向強國邁進的畫卷更將漸次展開,我們有理由相信,下個航空史的十年必將是晴空萬里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