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爆發對智慧城市建設帶來巨大考驗,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都深刻意識到政府管理和城市治理過程中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的重要性。此外,隨著疫后“新基建”等政策對經濟重建的刺激與拉動,將進一步促進智慧城市領域投資的增加。IDC《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在智慧城市各個子領域,如城市大腦、交通、教育、醫療、社區管理等,都將持續帶動建設和發展熱潮。在近日公布的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獲獎名單中,中國內地三大項目榜上有名,進一步體現了智慧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
城市大腦”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何為“城市大腦”?通俗來說,城市大腦就是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城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區域經濟管理等構建一個后臺系統,打通不同平臺,推動城市數字化管理。今年,從杭州城市大腦可以看出,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城市大腦作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正在不斷凸顯,將成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有效工具。它改變了城市管理方式,更具針對性。圍繞難點、痛點、關注點,集中力量,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本年度,“海口城市大腦”項目榮獲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 —— 行政管理類大獎。作為海南省省會及中國內地地區最大的自由貿易港,2018年海口市試點通過建設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海口城市大腦,提高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經過1年多的項目建設,海口城市大腦構建了全市統一的云平臺,通過數據融合實現了交通、政務、醫療、文旅、城市治理與服務等5大領域、多個智慧應用場景創新,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慧城市治理機制。如在醫療服務方面,通過城市大腦的支持,海口整合了省市兩級共12家醫院的診療、號源、床位等信息,實現醫院間數據互聯互通。
IDC中國政府行業高級分析師祖碧遙表示:“‘城市級腦類 ’項目驅動城市數字化建設模式從分散走向集中,同時加強了城市級運營的業務緊密性,使數據和應用的價值進一步放大,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隨著政府行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及政務數據、城市治理及運行數據的不斷富化,城市級 ‘腦類 ‘項目的建設基礎不斷夯實,將首先在省會城市及1-2線城市落地,并逐漸滲透到其他城市政務信息化建設內容之中。”
新基建賦能“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市場在近幾年政策導向非常清晰。從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互聯網+便捷交通實施方案、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9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再到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強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交通強相關場景的建設,均為2020-2025年智慧交通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此外,交通行業的業務痛點逐漸凸顯。隨著中國區域經濟明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為發展方向,人口進一步向超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聚集成為必然。而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內的交通擁堵、通勤時長、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問題將進一步突出,對智能化乃至無人化交通需求明確,為智慧交通的跨越式發展帶了強烈的業務訴求。
輕微事故遠程處理平臺” 旨在改善傳統的線下交通事故處理流程繁瑣、操作復雜、影響市民交通出行效率及體驗等問題,為廣大市民自駕出行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管理服務。該平臺正式于2017年4月在深圳率先運行。遇到輕微交通事故,車主一鍵報案與后端坐席服務人員音視頻通話,按照指引進行遠程取證,交警線上即可完成遠程定責,最快3分鐘,平均5分鐘即可撤離現場,有效解決事故撤離慢引發擁堵及路面警力不足等問題,實現事故智能極速處理。以深圳為例,上線至今,平臺成功定責案件數43萬余件,民警處理效率提升40倍。并且,在2020年新冠肺炎戰 “疫” 工作中,該平臺憑借其 “遠程處理” 的特點,在緩解人員交叉感染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IDC認為交通基礎設施及交通管理與服務將成為未來3-5年數字化技術和新模式應用的核心場景。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成熟和可獲得性在逐步變強,這將降低交管部門和交通運營各方的技術獲取壁壘。另一方面,交管部門和交通運營方中的數字技術和業務融合型人才快速成長、數字化轉型理念加速成熟,這也將促進新技術在交通業務中的落地和創新。
智慧教育”創新升級
隨著技術的不斷加持,基于互聯網、物聯網、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打造的智能化和泛在化的智慧教育新模式,開啟了我國智慧教育的新階段。而各級政府、學校以及各個教育機構對智慧教育的推進實施,智慧教育必將在教育管理、教學效果、教學創新等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當下,教育行業正在持續推進5G應用下“互聯網+教育”的基礎環境創新升級,虛擬現實教育、遠程互動教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評測、校園智能管理等都是智慧教育在學校的落地應用。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推動教育信息化,優化教育投入結構,縮小城鄉、區域、校際間的教育差距,讓教育自然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教育公平關乎民生,涉及千家萬戶,通過發揮智慧教育的優勢,推進教育現代化是促進我國教育公平,特別是入學機會公平、科學選拔公平的有利武器。智慧教育必須以教育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作為支撐,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快速滲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而推動我國教育資源公平的快速實現。
文昌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是海南 “文昌智城” 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文昌市政府在項目第一階段啟動了智慧教育工程,旨在建設一個包含6個基于“云+端”解決方案設計平臺的集中式綜合教育中心。通過打造“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朵云”的教育服務,文昌市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智慧教育模式,實現了文昌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新飛躍,同時促進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均衡發展。
隨著信息化技術與教育行業的不斷深入融合,教育行業正在逐漸走向智慧化,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支持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教育信息化的各種手段,實現教育信息和資源跨時空的共享和傳播,從而解決傳統教育行業存在的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分配不均、教學效率低下等主要問題。IDC認為 ,智慧教育是我國“互聯網+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態,同時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