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顯示,從CRT時代的‘大屁股’、到液晶,PDP,OLED時代的‘平板’、再到目前海信率先實現的‘可卷曲’形態,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掌握‘彩電形態’的歷史性創新主動權!”
9月16日,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高度評價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橫空出世的現實意義:百年彩電歷史中,激光顯示是第一個中國企業首創、中國企業占據技術和標準高地、中國企業改變產品形態的“創新技術”,也將是下一代彩電市場,中國企業占據不敗之地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做真正的“下一代”彩電
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權威專家、領軍企業、權威市場研究機構云集一堂,共同探討激光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藍圖。其中,重要的與會觀點之一就是,如何明確區分“下一代顯示技術”和“下一代彩電技術”。
與會人士紛紛表示,雖然OLED顯示技術,也被稱為次世代的技術創新,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但是其“產品功用形態”依然是“液晶式”的:即,改變了技術,卻沒有改變應用。而激光顯示對比現有任何“已有的新型顯示技術”,具有從“技術和應用端,雙向改變產品價值形態”的能力。
對于用戶,激光顯示實際上是一套空間解決方案。”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副總裁于芝濤表示,未來卷曲屏產品和產業、設計師、用戶的共創,將會帶來無法想象的驚喜。
而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就是這種驚喜的“第一步”!一方面,屏幕會卷曲的電視將對家裝理念帶來重大變革,屏幕的可隱藏性及入戶安裝的便捷性可以增加更多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卷曲屏激光電視解決了柔性屏的可靠性、穩定性等問題,這意味著激光顯示技術未來在家庭智能、汽車電子、VR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具備技術可能性,未來“空間皆顯示”的場景將會徹底顛覆以往認知。
特別是面向下一代的家用彩電需求,大屏化趨勢異常明顯。國內彩電市場,過去2年,70英寸以上彩電銷量實現翻番。人類百年彩電歷史,就是顯示屏尺寸從十幾英寸占主導,逐漸升級到2022-2023年75英寸會占據主導的過程,就是一部家用顯示對“大”屏的不斷追求的史詩。
激光顯示技術不僅切合大屏需求——能夠以100英寸為中心,向下輻射75英寸以上產品、向上瞄準150-200英寸產品,形成未來彩電屏幕尺度的嶄新“定義”能力。同時,激光顯示,在可卷曲技術支撐下,更是突破了“屏越大”越是破壞家居美學、越是撕裂家庭起居空間分配的難題,徹底解決了“大屏”在居家應用中的核心占位瓶頸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指出,與其他新型顯示技術相比,激光顯示具有明顯的差異化技術優勢,將成為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實現顯示產業的升級換代!
做真正的“自主技術”彩電
技術創新有兩種:一種是跟隨性創新,即你行我也行;另一種是引領性創新,即我行、你要跟我干”,行業專家表示,對比其他顯示技術,我國激光顯示的技術創新就具有后者這種“自主原創性”。
激光顯示是中國企業首次實現在彩電新技術上的“原創話語權”。特別是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再一次從應用體驗端徹底改變了百年彩電歷史的“產品形態”。
據悉,海信作為中國最早從事激光顯示技術開發的彩電企業之一,帶領中國激光電視不斷迭代升級,從單色激光電視、雙色激光電視到三色激光電視,從75英寸到100英寸客廳電視,120英寸和150英寸激光影院產品,出貨量國內、國際均為第一,已成為當今全球激光電視市場的領軍品牌。
目前,國內激光電視品牌已經增加到34個,比高度成熟的液晶電視40個品牌差距進一步縮小。隨著行業市場規模的展開,以及激光顯示全球市場的拓展,圍繞芯片、高品質鏡頭、激光器、屏幕等核心部件,國內企業正在形成日益完整的“激光顯示”自主產業鏈。
許祖彥院士在會上預測,今后3-5年,我們的激光顯示將實現從技術領先到產業領先的跨越。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劉顯榮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預計3年內國產化比例將提升到75%-80%。激光顯示正在為中國顯示企業走向全球,提供“一條嶄新路徑”,更為彩電未來形態提供一個“中國方案”。
對此,行業專家指出,大力支持激光顯示技術的升級與發展,將構建起一塊我國企業主導的全球顯示新型戰略高地。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表示,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將按照“十四五”規劃戰略部署,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加快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加大對激光顯示產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激光顯示在超高清視頻領域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積極推動激光顯示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目前,激光顯示與第三代半導體一起,已經被共同列入科技部“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等“十四五”重點專項。
做真正的“全球領先”產業
產業領先有兩種,一種是產能和規模領先、另一種是技術和標準領先——因此,才有了10億雙襪子換不了一架波音747的對比。”行業人士指出,激光顯示產業為我國企業提供的就是后者這樣的機會。
作為全球首創,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已經取得70余項專利技術。海信激光顯示更是已經積累了超過1400余項專利,并將這些專利技術逐步開放給國內產業鏈企業共享互惠。特別是,在激光顯示上,海信首次代表中國顯示產業界成為國際標準的“牽頭企業”,已累計推動 6 項國際標準,2 項行業標準和 13 項團體標準的制定發布。
技術、產品、標準、產業鏈,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這幾個方面都保持足夠的話語權,才能打造高價值的全球領先產業。”而顯示領域的百年歷史,都是歐美日企業占在技術和標準話語權頂端,這是國際市場中國顯示企業和產業鏈獲得更高附加值的重大瓶頸。激光顯示的戰略意義就在于突破了這一瓶頸。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兼執行秘書長郝亞斌指出,中國激光顯示產業已經成為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和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支撐者,并成為中國顯示行業開啟全球超越引領里程碑的一個重要標志。
任愛光先生表示,我國在激光顯示關鍵技術、上游配套、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優勢。目前,產業鏈上游,我國企業實現了光源設計、光機模組、整機設計等關鍵環節技術領先,成像芯片、鏡頭、抗光屏幕等激光電視核心部件配套齊全。產業鏈下游,我國企業以海信、光峰等為代表的,實現了原創技術和產品的全球輸出、中國顯示方案的全球共享,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品牌在全球激光電視市場的出貨量接近60%。特別是產品創新層面,中國企業持續引領行業發展趨勢和方向,激光顯示攜“多元、共享、無界、全域、彈性、沉浸、擬真、健康、低碳”等多元優勢,不斷打造眾多嶄新產品,實現了用戶價值體驗的革命。
激光顯示產業在2025到2030年之間將產生重大突破,全面達到超高清顯示BT.2020國際標準的要求,成為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許祖彥院士預測,這將是我國相關產業企業的重大歷史性機遇。
激光顯示創新不斷,市場無限
是產品技術的變革、是產品形態的變革、是產品技術體驗的變革,更是顯示產業全球地位的變革”,與會專家認為,激光顯示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升級,具有多重“產業機遇”特征。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激光電視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達181%,預計今年同比增長超80%。而同期彩電產品市場則保持低位徘徊,國內彩電行業近三年來更是維持“量價齊跌”。激光電視“一枝獨秀”足以說明,什么樣的彩電產品才是消費者的需要、才是市場的最愛。
《2021激光顯示產業發展及用戶體驗白皮書》指出,相較于液晶電視,激光電視的購買人群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年齡在35歲以下的消費者,占比接近8成。——征服中高等收入、高學歷高職位人群,成為激光電視最大消費特征。從用戶體驗看,激光電視用戶忠誠度最高,高出液晶電視16個百分點。其中,海信激光電視消費者滿意度評價最高。
消費者用腳投票,是激光顯示大未來最好的證據”!長江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管泉森則判斷,基于中產家庭滲透率與彩電總保有量的交叉測算表明,激光電視長期空間或在600萬臺左右,并在激光器領域重新上演“摩爾定律+規模效應”的中國制造故事。——這一數據如果擴大到全球市場,將是一個千億級的新產業。
目前,激光電視走出國門已經初見成效。三星、索尼、LG,以及愛普生、惠普、明基等全球玩家也在持續加入激光電視產業鏈,提升了激光顯示的全球行業地位,凸顯激光電視作為一下代彩電技術的行業共識。作為行業領頭羊,海信激光電視更是已經拓展至美國、澳洲、德國、法國、阿聯酋、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并進入當地主流銷售渠道的核心位置,售價超過1萬美元。
近百年中國歷史上,我們一直沒有能力向世界販賣奢侈品,很多產品都是沒有品牌的,賣得好僅僅是因為便宜而已,今天,把單價上萬美元的中國品牌電子消費品賣到海外,只有激光電視真正做到了”,海信于芝濤如此評價激光顯示、激光電視帶給中國企業的“全球改變”機遇。
激光顯示、激光電視的事實證明,強大的產業實力不會僅由“規模定義”,更需要“質量支撐”。其中,技術創新、尤其是原創性、標準性、開拓性創新,將是高質量產業發展的基石。激光顯示就是為中國顯示行業提供了這樣一個技術空間、開啟了這樣一個機遇領域。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的新進步,是民族激光顯示事業爭霸全球顯示創新高地的又一個里程碑,但是卻不會是終點。未來,海信,以及其它激光顯示企業必將有更多劃時代的作品不斷問世,用中國創新書寫全球顯示和彩電業的嶄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