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8月31日,2023年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以及國際顯示技術應用創新展(DIC 2023,上海),我國企業京東方首次展示了“95英寸8K OLED顯示”產品。
據悉這是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8K OLED顯示產品:IFA 2022展中,LG展示過97英寸OLED顯示產品,但是分辨率是4K、三星目前最大的OLED電視尺寸則是83英寸的S90C (型號QN83S90C),分辨率也為4K、8K OLED顯示產品此前最大的尺寸是LG的88英寸面板。
DIC 2023上,我國企業TCL華星光電則展示了全球首款65英寸 8K印刷OLED顯示器,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基于噴墨打印技術開發的最大尺寸。同時,該產品采用新墨水材料將屏幕視角提升至135°——在可視角度上,也是目前印刷顯示技術實現的“最大”視角產品之一。
DIC 2023大會上,專注OLED顯示技術的我國企業維信諾,其智能像素圖形化技術(ViP)獲得了大會顯示技術特別獎。據悉,維信諾該技術具有無FMM、獨立像素、高精度的特點,可使AMOLED有效發光面積(開口率)從傳統的29%增加至69%,像素密度提升至1700ppi以上,可綜合實現壽命和亮度上的性能翻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沒有FMM器件的限制,該技術更適合于中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制造。據悉維信諾將以此為基礎參與到新興的IT用OLED面板市場競爭之中。DIC 2023上維信諾還推出了全球首款OLED手機屏幕260Hz高刷技術產品。
整體上,DIC 2023展會上,我國企業在OLED顯示技術,特別是“大尺寸化”方面展示出正在加速布局的態勢。這一點與目前OLED彩電等產品消費低迷的市場格局形成了鮮明對比;但是與韓系企業視OLED為面板產業鏈“決戰陣地”的態度如出一轍。
OLED行情逆勢,不改上游投入熱情
近日,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預測,OLED電視今年銷售衰退幅度再次擴大。預估今年OLED電視出貨量為544萬臺,年減少19.3%。這是即2022年下降一成之后,全球OLED彩電市場的再次衰退。作為一種新技術、次世代產品,有網友戲稱其“未老先衰”。
另一方面,OLED顯示的另一大市場,智能手機方面,需求也處于低位。例如,DSCC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第2季度全球OLED面板出貨量1.7億臺,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了10%,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了2%。
在全球OLED顯示需求處于低谷之中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的面貌狀態卻截然不同:群智咨詢(Sigmaintell)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曾預計2023年國產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規模將突破2.2億片,同比增長近40%。其中,京東方在投資者問答中透露,其上半年OLED手機面板出貨已經超過5000萬片。上半年,天馬微OLED面板出貨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11%,達到了2000萬片。整體上,國內廠商手機OLED面板上半年出貨量達到1.2億片,同比大漲74.1%,全球份額更是首次突破了40%。
繼全面取得了LCD顯示面板的全球優勢之后,我國顯示企業在OLED面板上的崛起正在“加速”。這一點導致了OLED面板大本營,韓國軍團的高度“緊張”:今年5月,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喊出制定“奪回顯示器世界第一的戰略”的口號。同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首爾 “顯示器產業革新戰略圓桌會議”上宣稱“奪回輸給中國的顯示器全球市占率第一,韓國將投資65萬億韓元”!n國“第一”的目標就是OLED產品線。其中,中尺寸的IT和大尺寸的TV,以及包括如精細金屬掩模版(FMM)、步進式光刻機、封裝設備等80項行業關鍵技術、材料與裝備的自主化進程等等將是主要的投資和支持方向。
由此可見,目前的OLED顯示市場擁有四個基本特征:第一是,既有需求處于低谷和低迷之中、第二是手機OLED和柔性OLED等成熟應用上,我國企業全球地位加速提升、第三是新興應用,如IT和TV上韓國企業加速投資布局、第四則是文章開頭列舉的“一系列新技術突破”不斷涌現,新技術上我國企業具有一定的創新優勢。
這四大趨勢簡單講可以概括為“逆勢投資、篤定未來”。顯示面板國際產業競爭中,LCD是過去式、OLED是未來式的格局日趨明顯。
面向未來,OLED技術創新我國企業挖掘彎道
8月份TCL華星透露,其印刷OLED產線2024年渴望全球率先量產。這將為其在未來TV和IT的次世代顯示競爭中,提供一條超車彎道。幾乎同期,維信諾也表示ViP新技術的OLED產品,正在導入量產的過程中。京東方亦在投資者問答中表示,其印刷OLED、無FMM OLED等新技術正在開發驗證之中。
如果說LCD時代,中韓面板業的較量核心是“產能與成本”之爭,那么目前的OLED競爭,更多的則表現在“技術升級”的先發之爭。業內人士指出,IT和TV的OLED化剛剛起步,產能建設和技術方案都沒有定型。我國企業和韓國企業很可能在同一起點上,展開技術、投資、產能和終端拉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賽跑。
恰因如此,DIC 2023大會上,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等各自展示的各種“更大、第一大”的OLED產品,就具有了“目標產品可行性和技術制高點”等多方面的意義。——事實上,2022年之前,OLED屏幕上的全球第一基本都是韓國企業在“展示”。恰是基于這一點,DIC 2023大會的我國OLED“最字頭”產品,給與的市場震撼,可能是一個“行業轉折”的標志。
目前,OLED顯示技術的進步主要圍繞著疊層技術、高刷技術、無FMM技術、大尺寸化技術、印刷顯示技術、適合IT應用的技術等展開。其中,建設兼顧TV大尺寸化的IT用目標產線是各大廠商“緊迫的計劃”和“創新方向”。
例如,6月份,三星顯示常務董事全錫鎮(Seok-jin Jeon)在“全球材料/組件/設備技術博覽會”上表示,“未來引領顯示器市場增長的驅動力在于IT OLED,尤其是筆記本電腦!蹦壳叭怯媱澩顿Y 4.1萬億韓元用于在忠清南道牙山建設業界第一條8.6代OLED生產線,目標是在 2026 年開始運營。
LG方面,據韓媒報道LG Display 啟動第 8 代 OLED 面板量產的時間要比 Samsung Display 晚 1 年時間。同時,有消息稱LGD可能采用Sunic System的蒸鍍機,其比佳能Tokki的設備將便宜40%。——即韓國企業可能利用IT用OLED面板投資機遇,加速關鍵裝備的國產化過程。
“2025-2026年前后,IT用OLED面板之爭將進入產能落地時刻!睒I內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時間節點同樣適用于我國OLED面板企業,全球OLED面板市場新一輪以千億元人民幣為單位的投資競爭正在拉開帷幕。
當然,在投資正式落地之前,技術路線必須首先確定。這也就是今年以來包括無FMM和印刷OLED等新制備技術高頻度曝光的原因。目前消息看,維信諾開發了無FMM技術、惠科有意與日本JDI合作引入無FMM技術、TCL華星中意于印刷OLED技術,并與日本JOLED進行了合作、京東方同時正在研發無FMM技術和印刷OLED技術、深天馬早年與華星已經形成合作開發印刷OLED技術的協同關系……此外,我國主流面板企業已經完全成熟掌握6代線下的傳統FMM蒸鍍OLED工藝技術。
綜上所述,OLED產業可能正在進入一個產能、產品和技術發展的新高潮期。我國企業加強相應產業鏈投入的動力和能力十足,國際競爭的緊迫性也切實存在。從LCD到OLED的升級之爭,亦將在全球市場日益進入最終決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