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造一批“助教、助學、助育、助評、助研、助管”應用場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首都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
近日,北京衛視“特別關注”欄目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報道中對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實踐案例做了介紹,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學的一堂數學課上,AI技術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語言進行數據挖掘,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智能診斷,從而更好的賦能老師實現個性化教學。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集團黨委書記孫玉柱表示“AII診斷系統、智慧錄播系統成為老師們的幫手和助手,為老師們減負、提質、增效。”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部署了現代中慶智能課堂行為分析系統。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精準捕捉師生教學行為,深度解碼教學互動語義,實時解構課堂教學場景,將傳統課堂中“轉瞬即逝的教學細節”轉化為“可追溯、可量化、可迭代”的成長坐標,幫助教師更好地反思課堂教學的實施情況,為課堂評價、課堂診斷和教研活動開展提供精準顯微的實證數據支持。
《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打造100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標桿學校。
現代中慶致力于讓AI走進每間教室,推出一系列AI解決方案產品,覆蓋AI教研助手、AI教學設計、AI課堂診斷、AI學情分析、AI巡課、教師教學技能AI訓練等多個應用領域,能夠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管理等多方面助力首都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型應用場景建設,賦能首都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