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北京迎來新年首場瑞雪。由清華校友總會能源專委會(籌)主辦、北京小魚易連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智慧能源思享會,在紛揚飛雪中通過“線下+線上”聯合方式成功舉辦。
近50位校友踏雪而至,在小魚易連總部通過多元會議場景參與會議,超300位校友通過小魚易連視頻會議進行線上遠程交流。各方以“智慧能源與大模型應用研討”為主題,聚焦AI大模型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進行分享探討,并充分體驗小魚易連+DeepSeek會議智能體的創新應用實踐,集智探索產學研融合新路徑,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會議由能源專委會(籌)秘書長于鴻雁擔任主持。
AI驅動能源變革
技術融合成核心議題
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慧能源專業委員會委員曹軍威博士系統梳理了AI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場景。面對能源轉型挑戰,未來各行各業都是在以能源為底座,AI做加持的基礎上發展。在新型電力系統中,AI將在電力交易、生產運行、功率預測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能源行業需加速構建垂直領域大模型,推動各種能源向智慧互聯演進,實現我國能源向綠色、安全、經濟方向轉型。
清華大學電機系博士后、CIDC&CDCC專家組技術委員陳敏博士聚焦“算力與電力協同”,針對HVDC側鋰電池備電系統成本高的問題,提出通過挖掘其“閑置靈活性”實現對內增效及對外創收的雙重目標,并以真實案例驗證了方案的經濟性與可靠性,為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供可復用的技術路徑。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特聘教授、北電數智首席科學家竇德景從產業應用視角,解析了大模型技術對能源行業的啟示。他指出國產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突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AI工具。竇德景特別提到,國產大模型DeepSeek通過算法優化與工程創新,以更小算力規模實現媲美國際頂尖模型的性能,為能源行業提供了“輕量化AI解決方案”的新思路。
現場,與會專家及校友就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的落地應用、數據安全、模型優化等熱點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各方共識,人工智能與能源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然而這一進程也伴隨著技術、標準、市場等多方面的挑戰。未來亟需加強產學研用各方的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智慧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AI+視頻會議
小魚易連智能應用賦能會議全流程
緊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浪潮,本次會議不僅討論了AI的理論前沿,更在會議實現了AI技術的深度滲透。活動在小魚易連總部同步設立云鏡會議室、智能雙屏會議室、互動教室等分會場,與會校友充分體驗了視頻會議的多樣化應用場景,并實現遠程視頻連線與在線直播的雙重互動,同時結合AI實時紀要等智能會議應用,開創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智能化會議形式。
小魚易連CEO王飛表示,本次活動智能生成的結構化會議紀要,是小魚易連與DeepSeek深度融合打造的會議智能體方案的一次成功實踐應用。通過深度語義理解技術,實時提煉發言核心要點,既能實現遠程線上會議的智能紀要生成,也支持本地會議全程記錄以及紀要總結。紀要內容可加密發送至參會者,采用全流程私有化部署確保數據安全。小魚易連通過將DeepSeek與視頻會議系統深度耦合,實現會議效能的指數級提升,持續加碼智慧能源建設新動能。
能源專委會(籌)副秘書長、龍源(北京)新能源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蘇劍濤總結到,在活動的組織策劃過程中,針對校友需求復雜、技術交叉度高、行業認知差異大等痛點,DeepSeek技術貫穿全流程,實現會前基于 AI 分析定制議題,會中實時整合共性問題,會后生成結構化紀要及新聞稿,構建了智慧能源知識庫,讓每位校友都能收獲自己關注的內容,真切打造了從信息高效采集到深度知識沉淀的閉環體系,為參會者帶來了沉浸式AI應用體驗。
本次活動不僅是智慧能源領域的產學研深度交流與思想碰撞的盛會,更是一次AI技術在落地應用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創新示范。窗外雪花紛飛,場內熱議不息,這場“雪中論道”恰似AI與能源融合的縮影——既有冷靜的技術推演,亦蘊藏破冰前行的暖意。
通過大模型與能源場景的深度結合,將更有效助力能源行業挖掘數據價值、優化運營效率。小魚易連將以自主創新技術為橋梁,持續發揮視頻會議與AI的聯合應用優勢,積極攜手產學研更多生態伙伴,共同推動能源行業邁向綠色化、智能化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