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ISLE 2025展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全球智慧視聽產業的標志性展會,本屆ISLE為從業者提供了交流碰撞、洞察趨勢的契機。借此機會,PJTime專訪了顯控領域本土化創新領軍企業小鳥科技銷售總監翟南極,圍繞顯控產業升級路徑展開深度對話。
依托技術矩陣構建顯控新生態,打造優勢競爭力
翟先生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小鳥科技及其渠道子品牌羽控的最新產品研發布局。翟先生指出,小鳥科技主要圍繞“高峰新突破”、“生態更完備”、“國產化升級”等方面,著力打造全球技術領先、成本具有優勢、綜合服務水平更高的顯控驅動產品復合矩陣。
ISLE 2025展會上,推出了16K解決方案體系,實現了單鏈路7680×4320@60Hz的無損傳輸。其中,自主研發的編解碼芯片實現了帶寬壓縮率提升至1:18的高超水平。翟先生指出,雖然當前顯控市場需求集中在4K/8K領域,但在超高清技術的演進中,已初現端倪。例如,超大型城市指揮中心(如深圳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和沉浸式展覽(如故宮數字文物館)場景中,16K的像素密度優勢非常明顯。小鳥科技作為國內第一個實現4K顯控方案的品牌,在16K非標高端需求方面再次走在產業前列。
在高端突破之外,小鳥科技同步構建應用生態矩陣。例如,小鳥科技推出了針對COB LED顯示痛點的自研色彩校正系統,以及自研工業相機產品。并結合AI技術,實現了實時捕捉屏幕色溫偏差,內置算法實現像素級校準,使色差控制達到行業頂尖水平。
此外,小鳥科技2025年還推出了針對LED顯示客戶的二合一、三合一系統卡產品,將小鳥科技在顯控研發上的經驗、實力與上游供應鏈優勢,向更多的下游終端用戶賦能。通過多合一卡系統,幫助更多LED顯示產品實現更輕薄、節能和簡潔的應用設計,也拓展了小鳥和羽控品牌的業務鏈。
對此,翟先生介紹稱,小鳥科技已經形成覆蓋“信號采集-處理-控制-呈現”全鏈條的顯控復合矩陣供給體系。從控制室、會議室、教室等解決方案與核心設備,到LED系統卡、LED校準設備與軟件,再到LCD或者LED等不同顯示系統處理器產品、坐席系統等,小鳥科技將顯控技術與“顯示門類”、“場景應用”、“產業供應鏈資源”進行全方位對接,致力于打造綜合化一站式的“顯控與驅動”綜合服務商品牌。
除了供給上的高端突破、復合矩陣建設外,翟先生亦特別強調“國產化”是顯控行業的一條創新主線。小鳥科技從2018年開始部署全國產化迭代戰略,目前已經實現核心產品均主動采用國產部件,核心部件實現或者擁有國產替代方案,100%全國產化產品在應用實踐中加速落地,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例如,小鳥科技聯合國內芯片設計與代工企業聯合定制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存儲系統通過長時間的高溫高濕等極端應用條件測試;操作系統實現對麒麟OS、鴻蒙等國產系統的適配或者兼容。從應用實踐看,小鳥國產化設備自推出以來,部分應用已經有數年時間的持續運行,完全驗證了國產供應鏈和全國產設計的小鳥顯控產品,在惡劣環境、高端應用下的可行性、可靠性。
“更高、更寬、更自主的產品供給陣容”,翟先生強調,小鳥科技通過持續創新、供應鏈整合與生態協作,將自主顯控技術推向全球新高度。小鳥科技相信,在創新力、生態力和自主國產供應鏈支撐下,小鳥科技的全球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強。
融入AI大潮和海外市場,擁抱行業成長新高度
小鳥顯控行業的持續創新發展是其不斷成長的內生動力。除此之外,翟先生也特別提到了AI時代和全球化時代,對小鳥這樣的全球領先創新品牌的“機遇”價值。
對于AI技術的應用,翟先生認為,其現階段依然以“替代人力”、“增強決策”的效率工具為本質特征。具體到與顯控行業的關系,主要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
從對內角度看,AI可以提升顯控產業的研發效率——例如輔助編程;同時,自動化智能制造也能提升生產端的效率。從視聽工程現場實施角度看,AI可以與光顯場景設計結合,提高設計效率;也可以與校正系統結合,提升校準速度;甚至融入畫質和視頻信號處理過程之中,提升顯示效果,如對比度、清晰度等。這些應用設計到不同的AI模型,也涉及到不同的軟硬件,是顯控行業未來產品迭代的重要競爭力之一。
從對外角度看,AI的價值似乎會更大!因為,顯控客戶始終面臨著“信息爆炸、信息過多”的難題。翟先生特別強調,今天的顯控應用場景基本不存在信息不足的情況,往往都是信息“過多”的情況。例如,交通指揮中心,往往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探頭視頻數據——如果依靠人工實時識別分析,幾乎不可能完成。這時候AI就能發揮極大的效率倍增器的作用——智慧交通領域,通過訓練AI模型可以識別200類異常事件(如逆行、拋灑物),將的警情發現速度大幅提升、將異常發現概率更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覆蓋率高度。
特別是未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如目前已經出現和應用的警用無人機巡查、警用機器人巡查系統、正在發展的自動駕駛等,更會進一步增加“數據量”,同時為AI與顯控中心的應用結合提供更多契機——AI讓海量數據信息能百倍、千倍的處理,并利用起來、發揮價值;同時AI生成技術也可以為教育、娛樂、廣告提供大量的高效的內容制作支撐……這些變化本質是擴大了視聽科技的應用范疇,也就是擴大了顯控產品的未來潛在市場。
當然,對于AI的應用,翟先生也提到“沒有完美的技術”。例如,目前的AI大模型會出現“幻覺”效應。因此,AI始終是一個輔助工作,最終決策依然需要由人工做出和確認——這既提升效率,又守住安全底線。
在訪談尾聲,翟先生進一步展望了顯控行業的未來發展面貌。翟先生表示,超越極限的性能、全鏈的技術與產品供給矩陣、國產化供應鏈、AI和全球化驅動的應用拓展等都是顯控行業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我國專業顯示和顯控產業已經站在全球頂峰,行業企業更需要“胸懷天下、向大向強而生”!小鳥科技將通過全鏈復合技術矩陣的構建、國產化深度布局及擁抱AI和全球化機遇,持續引領專業視聽行業向上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