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兆馳股份、聯建光電、韋爾股份、風語筑、奧來德、江豐電子、裕興股份、崇達技術、世運電路、 遠方信息等LED顯示屏、LED芯片與封裝、顯示驅動、數字文創、顯示材料等企業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另外,BOE京東方、瑞芯微、和科達三家企業發布了2024年業績快報。
在所匯總的13家企業中,營業收入3家超過20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有4家同比下降,9家同比上升;歸母凈利潤方面,有3家企業虧損,同比看,六家企業同比下降,占比超過50%。
BOE京東方:營收1983.81億元,同增13.66%
報告期內,BOE京東方實現營業總收入19,83.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66%;營業利潤為49.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4.67%;利潤總額為508,565.3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7.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2,324.9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8.9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383,712.49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6.60%;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3.33%。
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42,997,822.15萬元,較年初增長2.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 13,293,755.53 萬元,較年初增長2.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增長主要系公司經營業績提升。
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系:
1、2024 年,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總體向好,行業內呈現“弱增長、再平衡”格局。面對內外部諸多挑戰,公司繼續保持半導體顯示領域領先優勢,智慧應變、搶抓機遇,經營業績實現同比翻倍增長。
2、LCD方面,受供應端堅持按需生產、需求端“以舊換新”政策強力刺激、創新應用擴類增量等影響,主要應用領域呈現結構性改善。電視類應用同比增長明顯,中國大陸市場下半年重現增長態勢,大尺寸化程度再創新高;海外市場需求受體育賽事和促銷拉動也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產品價格全年波動上行。
公司堅持創新引領,持續優化產品結構,與品牌客戶緊密合作,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面顯示器、電視等主流應用領域保持出貨量全球第一。公司重點發力超大尺寸(85寸及以上)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UB Cell技術持續迭代,匹配高端電視產品需求。
3、柔性AMOLED 方面,2024 年全年出貨量約1.4 億片,同比持續增長,產品結構明顯優化,高端占比顯著提升。其中,量產交付全球首款三折產品,折疊產品整體出貨增長約40%;Tandem雙層串聯智能手機終端方案獨供多家品牌旗艦機型,實現量產出貨。同時,公司積極布局車載、IT等中尺寸創新應用,持續強化自身的產品和技術能力,穩步提升公司柔性AMOLED業務整體競爭力。
4、 在“屏之物聯”戰略引領之下,公司創新業務成果涌現。MLED業務戰略聚焦成效初顯,經營改善明顯;傳感智慧視窗營收同比翻倍增長,光幕側窗產品實現高端客戶定點;智慧醫工業務營收、門診量、出院量同比持續增長。
5、2024 年,公司基于“屏之物聯”戰略升維創新性地提出“第N曲線”理論,相關業務進展順利。鈣鈦礦中試線順利產出行業首片2.4m×1.2m 光伏電池樣品,轉化效率達行業頭部水平;玻璃基封裝實現關鍵技術突破;“AI+”戰略正式發布,積極推進AI在生產制造、產品創新、經營管理等方面賦能增效。
兆馳股份:COB出貨量超行業的50%,產能達到25000平方米/月
報告期內,深圳市兆馳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3.26億元 ,同比增長18.4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2億元,同比上漲0.8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15.85億元,同比增長3.71%。
2024年全年公司智能顯示終端業務實現出貨量1250萬臺,同比增長14%。其中,電視ODM業務出貨位居全球第二。增幅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動:(1)電視ODM制造深耕海外市場,以Local的策略運營并開拓海外市場,公司主要客戶為聚焦于本土渠道、內容OS運營的新興品牌。(2)海外工廠在2024年上半年開始量產,推動公司進一步走向國際化。(3)公司緊跟行業趨勢,依托Mini LED背光核心供應鏈的技術優勢,積極發展Mini LED電視產品,公司Mini LED電視整機陸續出貨,為客戶實現電視產品的升級迭代進而提升品牌力。
兆馳半導體作為公司旗下根業務的子公司,確立了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兆馳半導體立足化合物半導體底層材料與芯片技術,生產流程全面融入工業機器人,關鍵工序數字化作業率達到100%,在LED行業占據著領導地位。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芯片業務總產銷量為110萬片/月(4寸片),其中氮化鎵芯片產銷量占據絕對優勢,高達105萬片/月(4寸片),藍綠光芯片產能全球第一。砷化鎵芯片產銷量為5萬片/月(4寸片),其中Mini RGB芯片全球市場占有率領先,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技術端,兆馳半導體自主知識產權持續加深縱橫布局,申請專利千余項。從2021年到2023年,兆馳半導體僅用三年時間就提前完成了十年的技術發明“當量”,獲2022年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50強第五位。其中,Mini/Micro LED技術不斷突破產品制程極限,實現良率、效率雙提升。Mini LED方面,兆馳半導體持續突破RGB芯片鍵合技術、光效和波長等難題,形成了亮度高、波長一致性優、亮度均勻的Mini LED芯片量產能力,同時微縮化進展順利,2024年Mini LED芯片尺寸從03*06mil微縮到02*06 mil,打破了行業困境,并持續引領行業發展方向。Micro LED方面,兆馳半導體已設立研究部門,目前已構建了涵蓋材料外延、芯片制造、轉移集成、可靠性評估等環節的完備的Micro LED智造創新鏈。結合自身在數字智能等新型制造方面的優勢,兆馳半導體能夠大幅度縮減研發周期、節省開發成本、提升良率和效率并推動商業化。
產品方面,報告期內,兆馳半導體實現多維度全方面發展。一方面,為提升芯片產值,兆馳半導體在已有產出量的前提下,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其中Mini RGB芯片單月出貨高達15000KK組,市場占有率超過50%。另一方面,兆馳半導體持續推進新品開發進度,報告期內車用芯片已憑借高可靠性進入多家客戶供應鏈,同時大顆倒裝芯片產品開發順利,為開發更多應用場景提供支撐。
LED封裝領域,公司已形成全矩陣產品布局,主要服務于LED照明、LED背光及LED顯示三大主流應用領域,同時積極拓展上述應用領域中智能照明、健康照明、植物照明、汽車照明、新型顯示等細分新興市場。其中,在Mini LED背光方面,公司通過材料革新、工藝突破、設計迭代等方式,結合公司在LED領域的垂直一體化布局,持續優化Mini LED背光設計方案,提高Mini LED背光的性價比,推動Mini LED背光產品持續提高滲透率并加快商業化進程。
產能方面,倒裝COB封裝工藝有望成為主流高性價比方案,并具有長期降本優勢。2024年公司積極擴充Mini COB背光模組產線,截至報告期末已以50條COB線體的產能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Mini COB背光模組生產廠家。
報告期內,公司同步對Mini COB模組進行產品和技術升級。產品方面,公司成功推出大功率COB白光燈條、Mini COB藍光燈條及Mini COB白光方案(CSP),持續完善Mini COB背光模組產品布局。技術方面,公司將面型球頭升級為M形點膠,提升了Mini COB背光模組產品的光學性能和生產效率,OP值則由1:2.2升級到1:3.5,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Mini COB直顯應用:產能端,截至本報告期末,以P1.25點間距為基準,公司COB顯示模組產能達到25000平方米/月。2024年全年公司出貨量超COB行業的50%,穩居行業首位。產品端,公司現有八大產品線,產品點間距覆蓋P0.5-P2.0,其中P0.9-P1.5的顯示模組已經成為公司的主力產品。報告期內,公司對八大核心產品線進行升級,積極推動應用場景的拓展,順利實現COB技術產品對專顯市場、商顯市場、家用市場全場景的覆蓋。其中,新品LED一體機采用新一代COB面板,高集成標準化設計,內置騰訊會議及影視娛樂系統,搭載智能AI引擎,具有顯示效果好、功能實用、使用門檻低、選購簡單、安裝省時省力、性價比高等特點,適用于政企辦公、商務會議、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多個場景。而應用在家庭影院、商用顯示場景的COB顯示模組在實現向國內外品牌方供貨的基礎上,在報告期內進一步通過國際大客戶的驗廠并大規模出貨,極大地推動公司的國際市場開拓進度及公司品牌價值的提升,并促使Mini COB顯示模組在偏向于C端的家庭影院及商用顯示市場逐步滲透。
聯建光電:營收6.65億元
報告期內,深圳市聯建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5,483,656.24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2.14%;營業利潤4,365,255.17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90.32%;利潤總額6,112,604.26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76.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6,340,256.15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5.0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3,157,365.94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8071.61%。
在管理層秉持并深入踐行“開源節流固根基、降本增效促發展”的治理理念驅動下,公司2024年度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三大費用合計1.3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77%,彰顯公司在受經濟環境和競爭態勢的影響及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等各種挑戰下,持續優化成本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4年是公司蓄勢待發的轉折之年,是公司管理迭代的新起點。作為LED顯示領域的老牌企業,公司經歷了行業的高速發展與企業多元化探索,主動求變進行聚焦LED顯示核心主業的艱難調整,更成功跨越了管理轉型的嚴峻挑戰。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公司始終錨定“以客戶為中心、以品質為初心”的核心價值,全面踐行“1246”戰略發展綱領:以“一個核心經營指標”為導航,深化“雙核驅動戰略”落地,圍繞“四大運營目標”構建精益管理閉環,系統推進“六大管理策略”實施。通過全員共識凝聚與責任機制創新,將“共謀、共建、共創、共享”理念貫穿經營全鏈條,有效激發組織效能,在產品品質躍升、客戶服務優化、跨部門協同創新等關鍵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精細化管理筑牢企業發展根基,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圍繞大客戶、大項目核心戰略建立了構建科學完善的客戶信用評價體系,精準識別高價值大客戶及優質大項目資源。通過量化評估客戶信用等級,精準把控合作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在降低潛在經營風險的同時,實現資源向優質客戶與項目的高效傾斜。
2024年度,公司以大采購、大制造、大項目、大客戶四大核心運營指標為戰略錨點,構建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體系,通過全流程的精準把控與動態優化,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協同,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高效運營生態閉環,驅動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提質增效。
在重大項目支持方面,憑借公司品牌優勢、充足的資金調配能力以及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確保在面對大體量、高復雜度的項目需求時,既能精準匹配客戶多樣化目標,又能以精細化管理與敏捷響應機制,保障項目高質量、高效率推進,樹立行業大項目服務標桿。結合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報告期內公司深度參與10+項國家級重點工程,憑借創新技術解決方案獲得行業標桿項目認證,不僅實現單項目平均收益的增長,更帶動品牌影響力上升,通過全價值鏈的協同優化,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前端供應、中端生產、后端服務的韌性運營體系,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報告期內,完成的重點項目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數智中心項目、常州市公安局、湖北武漢新城展示中心-千平機械LED巨幕、歐洲單體面積最大的交通樞紐大屏-挪威奧斯陸中央車站、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館-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哈爾濱(中央大街)-裸眼3D第一屏、羅馬尼亞UNTOLD (羅馬尼亞最大音樂節)租賃項目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對旗下不同品牌(聯建、易事達)的形象、產品場景應用及定價策略等差異化梳理,并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消費場景或市場細分領域進行精準定位,從而構建定制化推廣矩陣并予以實施,確保不同品牌信息以最適配的形式與時機傳遞至目標客戶,提升觸達效率與轉化可能。
韋爾股份:營收257.31億元,同增22.41%
本報告期內,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總收入257.31 億元,較2023 年增長22.41%;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23 億元,較2023 年增長498.11%。
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主要由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顯示解決方案和模擬解決方案三大業務體系構成。作為全球知名的提供先進數字成像解決方案的芯片設計公司,公司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包括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安全監控設備、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醫療成像、AR/VR、機器視覺等領域。此外,公司也是國內少數兼具半導體研發設計和半導體代理銷售能力的企業,通過不同業務板塊間的協同發展及資源整合,助力公司更為全面穩健的開拓市場。
2024 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256.70 億元,較2023 年增加22.43%。其中半導體設計業務產品銷售收入實現216.40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84.30%,較上年增加20.62%;公司半導體代理銷售業務實現收入39.39 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15.34%,較上年增加32.62%。
2024 年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中,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1.90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4.76%,較上年增加23.52%;公司顯示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28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4.01%,較上年減少17.77%;公司模擬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22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5.54%,較上年增加23.18%。
為了充分提升公司在顯示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公司持續推進產品迭代,優化產品性能,2024 年公司顯示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量15,523.23 萬顆,較上年同期增長16.84%,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在智能手機領域,公司與國內領先的面板制造商密切合作,成功開發出適用于智能手機的OLED DDIC 并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性能更好、成本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除此之外,在中尺寸屏幕顯示驅動芯片領域,公司新推出的TED 芯片,為客戶帶來更低功耗、更窄顯示背板、更低碳排放以及成本更優的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驅動方案,同時,公司不斷投入車載顯示驅動產品的研發以推出滿足市場主流需求規格的車載TDDI 產品。公司不斷豐富的產品品類及應用市場將為顯示解決方案的成長提供創造更多機遇。
本報告期內,公司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研發投入金額約為32.45 億元,占公司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收入的15.00%,較上年增長10.89%。公司持續穩定地加大在各產品領域的研發投入,為產品升級及新產品的研發提供充分的保障,公司產品競爭力穩步提升。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擁有授權專利4,865 項,其中發明專利4,659 項,實用新型專利204 項,外觀設計專利2 項。另外,公司擁有布圖設計135 項,軟件著作權83 項。
瑞芯微:營收31.36億元,同增46.94%
2024年,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1.36億元,同比增長46.94%;實現歸母凈利潤5.95億元,同比增長341.01%;實現扣非凈利潤5.38億元,同比增長326.22%;基本每股收益1.42元,同比增長343.75%。
2024 年,全球電子市場需求復蘇,AI 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帶動公司長期深耕的 AIoT 各行業全面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依托 AIoT 芯片“雁形方陣”布局優勢,在旗艦芯片 RK3588帶領下,以多層次、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組合拳,促進 AIoT 多產品線的占有率持續提升,尤其是在汽車電子、機器視覺、工業及行業類應用等領域;以 RK3588,RK356X,RV11 系列為代表的各 AIoT 算力平臺快速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1.36 億元,創歷史新高;實現凈利潤約 5.95 億元,同比增長約 341.01%。
2025 年,公司將繼續發揮長期積累的 AIoT 核心技術、產品和場景優勢,重點發展汽車電子系列產品,工業應用、機器視覺、機器人等 AIoT 多產品線,持續釋放 RK3588、RK3576、RV11 系列、RK2118 等產品的增量價值;因應端側場景需求,推進協處理器的研發和產品化應用落地。同時公司將聚焦新一代旗艦芯片研發工作,打造產品序列的領先布局,面向未來。
風語筑:營收13.76億元,同降41.44%
報告期內,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6億元,同比下降41.4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147.97%。
2024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公司始終堅持穩健發展的經營策略,深度融入國家“大力提振消費”戰略,緊密圍繞客戶需求變化,持續煥新創意策劃的維度與內容體驗的深度,全面升級“IP+科技+運營”三位一體的服務生態體系,為數字創意產業和體驗經濟注入全新勢能。
2024年,受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綜合影響,公司重點聚焦經濟發達地區和優質項目,全力開拓新文旅消費場景業務,積極推進數字化體驗業務的實施和交付。報告期內,公司高質量打造“朱熹文化館”“蔡志忠美術館”等文化體驗項目,依托央視IP打造“非遺里的中國”“藝術里的中國”等新文旅消費場景,將傳統文化IP與沉浸式交互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文化體驗+數字消費"的復合場景生態。公司打造的“合肥城市記憶館”、參與運營的“二十四節氣館”“蘇州未來科幻館”等項目吸引大量游客體驗,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構建起文化體驗經濟的新增長極。通過空間敘事的創新表達,更通過"IP孵化-場景構建-運營增值"的閉環體系,公司成功將靜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消費場景,為區域文旅產業升級注入全新動能。
報告期內,公司錨定城市更新與存量空間數字化再造的發展機遇,系統性整合設計、藝術、展覽與數字化內容資源,深度介入文化遺址活化、工業遺存改造、歷史保護建筑功能再造及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等領域,通過沉浸式體驗內容和IP,有效盤活低效存量空間。依托在3D內容生成、空間計算及多模態交互領域的技術優勢,公司成功開發并運營“夢回圓明園”VR大空間,構建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場景,開創線下沉浸式文旅體驗的全新范式,為存量空間的數字化IP再造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憑借在存量空間數字化再造領域的持續深耕,公司打造的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入選“中國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持續引領文化體驗經濟的創新發展方向。依托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的持續創新與卓越實踐,公司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授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與行業競爭壓力,公司堅持“現金為王”的財務理念,全面強化應收賬款管理體系,對高風險賬款和長賬齡款項實行專項催收,進一步優化資金流動性。在業務承接環節,公司嚴格執行項目篩選標準,杜絕墊資項目,優化業務入口管理機制,確保資源高效精準配置于高回報項目。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公司進一步強化投入產出比分析,建立動態成本管控體系,嚴抓結算與回款流程。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回款18.13億元,較去年增加5,956.19萬元,銷售收現比提升至131.72%。
奧來德:營收5.33億元,同增3%
報告期內,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有機發光材料實現營業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7.05%;其他功能材料實現營業收入0.23億元;蒸發源設備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同比下降15.00%;綜合毛利率為51.22%;歸母凈利潤為9,043.28萬元,同比下降26.04%;扣非凈利潤為4,527.01萬元,同比下降40.05%。
公司銷售客戶主要來源于境內,報告期內境內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9.59%。公司的銷售模式主要采用直銷模式,通過直接與客戶對接,能夠減少銷售的中間環節,提高效率,并且更精確地掌握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蒸發源設備報告期內生產量較上年下降76.92%,報告期末庫存量較上年下降81.82%,主要原因是蒸發源業務采用以銷定產的方式安排生產計劃,根據在手訂單及合同約定安排生產,受6代線產線建設周期等影響,國內6代AMOLED產線建設基本已經進入尾聲,對蒸發源的需求相對減弱且報告期內銷售的蒸發源設備在上年末已生產完畢。
報告期內,公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業務分為有機發光材料和其他功能材料兩類產品,有機發光材料主營業務成本包括外購商品直銷、直接材料、輔助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其中,直接材料為產品成本主要組成部分,2024年和2023年分別占有機發光材料總成本的75.59%和70.47%。報告期內有機發光材料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額較上年增長20.91%,主要原因為產品銷售量增長及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直接人工金額較上年下降21.61%,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超額業績獎勵基金計劃已到期公司不再計提相關獎金費用所致。
蒸發源設備主營業務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委外加工費用及制造費用。報告期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金額變化不大;委外加工費用較上年下降19.87%,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委外加工的主要產品坩堝和噴嘴銷售量降低所致。制造費用金額較上年增長54.48%,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所售蒸發源產品分攤的固定費用增加所致。
江豐電子:營收36.05億元,同增38.57%
報告期內,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05億元,同比增長38.57%;實現歸母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56.79%;實現扣非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94.92%。
公司主要專注于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半導體精密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包括鋁靶、鈦靶、鉭靶、銅靶以及各種超高純金屬合金靶材等,這些產品主要應用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平板顯示器的物理氣相沉積(PVD)工藝,用于制備電子薄膜材料。半導體精密零部件包括金屬、陶瓷、樹脂等多種材料經復雜工藝加工而成的精密零部件,主要用于半導體芯片以及平板顯示器生產線的機臺,覆蓋了包括PVD、CVD、刻蝕、離子注入以及產業機器人等應用領域,其生產過程對于材料精密制造技術、表面處理特種工藝等技術要求極高,產品主要出售給晶圓制造商作為設備使用耗材或出售給設備制造商用于設備生產。
報告期內,客戶訂單持續攀升,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實現銷售收入23.33億元,同比增長39.51%,公司在全球晶圓制造濺射靶材領域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在技術上和市場份額方面均躋身全球領先行列,成功將過去依賴進口的“卡脖子”短板轉化為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產業。
報告期內,公司還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開放、包容與多元化的人才團隊,為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夯基壘臺;此外,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著力培育優質原材料供應商,已經實現原材料采購的國內化、產業鏈的本土化,構建了安全穩定的供應鏈體系,進一步拓寬產業護城河。
隨著公司多個生產基地陸續完成建設并投產,半導體精密零部件產品線迅速拓展,大量新品完成技術攻關,逐步從試制階段推進到批量生產,新品銷售持續放量。公司零部件產品已經在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刻蝕(Etch)、離子注入、光刻、氧化擴散等半導體核心工藝環節得到廣泛應用,可量產氣體分配盤(Shower head)、Si電極等4萬多種零部件,形成了全品類零部件覆蓋。
報告期內,半導體精密零部件業務已成為公司第二大業務板塊,銷售業績大幅增長,實現銷售收入8.87億元,同比增長55.53%。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達2.17億元,同比增長26.50%。公司研發成果顯著,300mm銅錳合金靶產量大幅攀升;用于先進制程的高致密300mm鎢靶實現穩定批量供貨,高端靶材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強化;HCM鉭靶和HCM鈦靶成功開發并量產,異形靶材品類實現多元化。公司還攻克了半導體精密零部件及新材料的多項核心技術,為公司業績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取得國內有效授權專利894項,包括發明專利531項,實用新型專利363項。另外,公司還取得韓國發明專利6項、中國臺灣地區發明專利1項、日本發明專利2項、新加坡發明專利2項。
裕興股份:營收11.0億元,同降34.75%
報告期內,江蘇裕興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主營收入11.0億元,同比下降34.75%;歸母凈利潤-3.57億元,同比下降4205.4%;扣非凈利潤-3.7億元,同比下降26781.32%。
公司功能聚酯薄膜主要應用在電子光學、新能源、電氣絕緣等行業。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作為光電顯示、觸控等下游消費電子產業鏈制造領域中的重要材料,受益于終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
近幾年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需求保持增長。國內功能聚酯薄膜廠商積極推進高端電子光學聚酯薄膜的研發,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破除日韓企業對于高端電子光學聚酯薄膜的壟斷,支持下游企業在高端產品市場的持續發力。
2024 年,聚酯薄膜行業產能規模持續增長,下游光伏等應用領域需求減少,供需失衡,行業產能利用率整體處于低位;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部分產品銷售價格已跌破生產成本。面對嚴峻的形勢,公司管理層圍繞經營目標,精準施策,重點布局電子光學應用領域,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積極應對行業和市場變化。
錨定電子光學應用領域,推動產品轉型升級
①積極增產增銷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產量37,230 噸,銷量28,743 噸,同比分別增長90.28%、84.34%。反射膜、光學離型膜保護膜基膜、光學預涂膜產品形成批量供貨。公司加強與細分行業品牌客戶的合作關系,加大產品在終端品牌企業的推廣力度,逐步導入一線品牌供應鏈體系,市占率穩步提升。
②公司堅持“功能性、高品質、差異化、多品種”發展思路,加大在消費電子、光學顯示等細分行業的應用研發,圍繞客戶差異化的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報告期內,公司窗膜基膜、車衣膜保護膜、棱鏡膜基膜、OCA 離型膜保護膜基膜通過客戶測試,小批量供貨。開發感光干膜基膜、MLCC 用離型膜基膜,偏光片保護膜基膜等中高端電子光學聚酯薄膜產品。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專利授權12 項,申請專利9 項,至報告期末,共有專利88 項。通過加強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提升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
③調整生產線的產品定位結構,增加重點產品的產能。對兩條原定位于光伏用聚酯薄膜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一條生產線進行薄型化改造,使其能夠生產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一條生產線提升產線設計厚度,使其能夠生產厚型特色膜、特種膜產品,有效提升公司差異化產品生產能力。將“高性能聚酯薄膜生產和配套項目”中的功能聚酯薄膜生產線目標產品由光伏應用領域調整為電子光學應用領域,進一步提升公司電子光學用聚酯薄膜生產能力。
報告期內,公司順利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A 股股票,募集資金6.94 億元,有效保證公司募投項目建設。至報告期末,高性能聚酯薄膜生產和配套項目按計劃進度推進功能聚酯薄膜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
崇達技術:營收62.8億元,同升8.7%
報告期內,崇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為62.8億元,同比上升8.7%;歸母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下降36.9%;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71億元,同比下降30.24%。
2024年,公司內銷收入和外銷收入均占公司銷售收入的50%,內外銷結構不斷優化,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其中,公司在美洲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20%下降至目前的13%,而美國占比10%。
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投入3.46億元,同比增長8.8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有效專利數量310項,其中有效發明專利270項、有效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0項。2024年度,公司新增專利申請43項,其中新增發明專利申請40項、新增實用新型專利申請3項。
公司專注于印制電路板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可滿足各層級客戶不同產品的交付需求。公司主要產品類型包括高多層板、HDI板、高頻高速板、厚銅板、背板、軟硬結合板、埋容板、立體板、鋁基板、FPC、IC載板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通信、服務器、手機、電腦、汽車、工業控制、醫療儀器、安防和航空航天等領域。
為優化集團資源配置,快速響應客戶的各類產品需求,集團各子公司(工廠)明確了產品分工定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圳崇達專注于5G通信、服務器/存儲、航空航天、醫療等高多層PCB產品;江門崇達一廠重點生產工控、汽車、EMS、醫療等大批量PCB產品;江門崇達二廠主要生產高密度互連板(HDI)、軟硬結合板、薄板等高端PCB產品,應用于手機、LED、平板電腦等領域;珠海崇達一廠重點發展汽車、光電、手機等大批量PCB產品;珠海崇達二廠重點發展應用于服務器、通信、電腦、醫療等高多層PCB產品;大連崇達(金州廠)主要生產多品種小批量PCB產品,一站式滿足集團客戶的多種需求;普諾威主要生產IC載板、內埋器件系列封裝載板產品,應用于消費電子以及工控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
2024 年,公司定向增發募投項目珠海崇達二期(含珠海二廠和三廠)兩座工廠已完成建設,珠海崇達二廠已于2024年6月投產,新增高多層PCB板產能6萬平米/月,主要應用于服務器、通訊等領域。
2024年8月,公司完成了泰國子公司(泰國崇達)的設立登記相關事宜,并購買了面積為70萊(折合112,0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作為泰國工廠的建設用地。截至2024年11月25日,泰國崇達已通過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審批,泰國崇達的注冊資本增加至10 億泰銖。此次境外投資項目契合公司長期業務發展需求,是基于業務發展需要和完善海外布局戰略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滿足國際客戶需求,完善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供應能力,符合公司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規劃。
世運電路:營收50.22億元,同升11.13%
報告期內,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22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13%;受益于業務量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單價提升等因素綜合影響,公司凈利潤保持增長,實現歸母凈利潤6.75 億元,同比增長36.17%。扣非凈利潤6.56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15%。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因素:1、公司持續加大客戶維系力度,一方面開拓新客戶和新產品,另一方面致力于保障產品的質量及交期,公司業務量整體提升; 2、公司通過導入高附加值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從而提高產品平均單價。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快速增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得益于公司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增加,產品平均單價提高,使公司毛利潤進一步提升;2、公司海外銷售占比較高,收入大部分以美元結算,報告期內獲得匯兌收益;3、公司以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以及以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報告期內獲得理財收益。
公司持續保持著較好的償債能力,2024 年末有息負債率為4.89%,同比下降13.76 個百分點,利息保障倍數為20.14,較2023 年的11.50 提高75.13%,EBITDA/有息負債為249.21%。穩健的財務狀況幫助公司獲得金融機構較高的信用評級,以相對更低的資金成本獲取銀行融資。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一方面挖潛現有客戶需求,通過引入新產品、新料號,不斷優化公司產品結構;另一方面持續拓展新客戶,成功通過了海外低空飛行龍頭企業(主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Panasonic Energy(松下能源)、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北美科技龍頭企業A 公司、M 公司、T 公司等客戶的新產品定點,同時通過OEM 方式進入AMD 的供應鏈體系。另外,公司前期取得認證的客戶中,亞馬遜(amazon)、三星(Samsung)等客戶的產品已經實現量產。
為更好地開拓和應對海外客戶的需求,進一步拓展公司國際業務,報告期內公司籌劃并實施在泰國投資新建工廠,投資金額不超過2 億美元。公司已辦理完成境外投資設立泰國世運的備案登記事宜,并先后收到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具的《境外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廣東省商務廳頒發的《企業境外投資證書》,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江門市分局(鶴山市)出具的《業務登記憑證》;2024 年6 月,泰國世運與泰國高峰綠色工業園已經簽署《土地購銷協議》,購買土地面積約109.75875 萊(折合175,614.00 平方米),購買價格為439,035,000.00 泰銖;2024 年11 月,泰國世運電路項目正式動工建設,截至報告期末,已完成地基建設;按照工程設計整體規劃,預計在2025 年中完成土建工程,2025 年末正式投產運營。
募投項目順利推進。為了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整體產能,公司于2020 年籌劃了年產300 萬平方米線路板新建項目。項目分三期開發,其中項目一期對應產能為100 萬平方米,是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募投項目,報告期內產能穩步爬坡,后續公司將細致做好項目的運營及成本管控等工作,加快產能的釋放;項目二期對應產能為150 萬平方米,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資金建設,項目建設資金已于2024 年3 月到位,預計2025 年開始投產;項目三期對應產能為50 萬平方米,將按照后續客戶訂單需求推進。該項目整體達產后,公司鶴山本部的產能將提升至700 萬平方米。
世運電路圍繞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深度整合數字技術與高端制造資源,重點布局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AI 智能眼鏡三大賽道。
目前世運電路的PCB 產品已基本覆蓋人形機器人中央控制系統、視覺感知系統、關節驅動系統、運動控制單元、靈巧手及電源管理系統等全系電子電路需求。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獲得海外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的新產品定點,并積極推進與國內人形機器人頭部客戶合作。
報告期內,世運電路與國內外頭部AI 智能眼鏡客戶開展合作,提供一站式供應服務,并積極參與新產品研發和推進量產供應。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為20,414.81 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07%;報告期內新增授權44 項實用新型專利、5 項發明專利,累計擁有109項實用新型專利,29 項發明專利。
遠方信息:營收4.36億元,同增3.42%
本報告期,杭州遠方光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2%;營業利潤9,654.02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81%;利潤總額9,720.59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35.71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70.21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9%。報告期內公司業務總體平穩,各業務模塊健康發展。
公司繼續在智能檢測識別設備及服務領域深耕發展。本報告期公司依托豐富的技術積淀和強大的科研實力,積極應對公司客戶所在行業需求階段性收縮,疊加市場競爭加劇等不利影響,擁抱變化,迎難而上,在核心業務模塊保持穩步發展,行業地位穩固,市場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公司持續加強新業務的探索和拓展,持續培育新行業、拓展細分市場,遠方檢測、遠方顯示、遠方電磁兼容、維爾科技、遠方智慧等各新業務子公司和業務模塊產品、服務品類持續增加,產品結構進一步豐富、優化,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堅持科技創新,對產品結構進行動態梳理優化和迭代升級,有效促進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公司積極布局顯示測量領域,通過多年市場耕耘和產品創新提升,已逐步得到主流顯示市場的認可。新型顯示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其技術路線相當豐富,包括OLED、Mini-/Micro-LED、激光投影、電子紙等,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近年來與照明、汽車等產業的跨界融合也越來越多。顯示檢測領域深度契合國家戰略,隨著我國顯示技術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基礎設備和測量系統的“國產替代”已成為產業發展不可繞過的問題,而新技術彎道超車中的檢測解決方案也不可或缺。公司光電檢測產品用于顯示產品的研發、質檢和產線等檢測環境,目前產品已經應用于主流面板企業和應用廠商,新型顯示檢測的銷售額也逐年增長,這些為后期進一步開拓和占領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報告期,公司繼續保持高比例的技術研發投入,鼓勵科技創新,為公司以及行業的進步注入活力。2024 年度公司研發投入10,148.00 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為23.27%,公司產品研發、專利申請、標準制定等工作穩步推進,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為持續的研發和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擁有有效專利194 項(其中發明專利76 項、實用新型專利88 項、外觀設計專利30 項),軟件著作權192 項。同時,我們堅持標準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主導或參與了近100 項(其中已發布實施的96 項)國際、國內標準或技術規范的制修訂,相應標準多為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廣泛應用于照明、顯示、汽車、交通和電磁兼容等領域,并被其他多項產品標準所引用,為所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和科達2024年業績快報:營收10,458.92萬元,同降27.39%
報告期內,深圳市和科達精密清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收10,458.92萬元,同降27.39%。實現營業利潤虧損6,161.80 萬元,同降6.77%;利潤總額虧損6,109.75萬元,同降5.83%;歸母凈利潤虧損5,388.59萬元,同增13.89%;扣非凈利潤虧損6,426.64萬元,同增19.51%。
報告期內公司因推進戰略轉型,平衡新舊業務之間的資源分配,處于新業務的拓展爬坡和傳統業務的客戶結構優化的關鍵期,加之市場外部競爭加劇,公司營業收入小幅下降且未能實現扭虧為盈。線束業務成為核心增長引擎,但因處于產能爬坡階段,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水處理設備項目受客戶調整資金計劃、延長審批周期導致項目驗收延遲,公司產品交付驗收進度低于預期。2025 年隨著線束業務逐步越過爬坡階段、半導體業務在目標市場的標桿產品的交付,公司 2025年的在手訂單及項目將顯著增加,為公司經營規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通過收購股權新增半導體專用設備業務,相關技術及市場資源已初步整合,但該業務尚處于市場開拓階段,2024 年公司擬計提的商譽減值預計約為 1,193.53 萬元,導致公司 2024 年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等指標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