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改變市場格局
與歐美市場不同,雖然等離子每年在中國市場保持近乎50%的增長速度,但是其鋒芒還是被液晶每年超過200%的增長速度所掩蓋。在液晶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的同時,業界甚至出現“等離子即將滅亡”的論調。這種背景下,擁有多年市場經驗的長虹依舊選擇了等離子,可見并沒有只顧眼前利益。等離子在歐美市場擁有巨大發展空間,42英寸以上市場占有率超過60%,相對歐美更為成熟的市場來說,中國市場尚有提升的空間,而中國市場的特點是企業主推什么產品,消費者就接受什么產品。因此,等離子在近一階段的發展并不順暢根商家的宣傳有很大的關系,并且在中國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等離子在42英寸以上擁有比液晶更為成熟的技術,雖然液晶在亮度、清晰度等方面優于等離子,但是其圖像缺乏自然層次感,動態效果不好也是尤為突出的,而這正是等離子電視的優點。因此,等離子具有液晶目前無法替代的優勢。
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除松下已在上海建立等離子面板工廠和LG有建廠意向外,尚無其他廠商透露建廠打算。而長虹、彩虹合資的等離子面板工廠投產后,將研發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產品,而這無疑將改變日韓廠商在等離子面板領域一統天下的現狀!¢L虹作為整機企業,開拓上游面板的動機是值得推薦和鼓勵的,長虹此舉將有利于掌握等離子核心技術,從而整合上游面板資源的優勢于一身,此外結合在一直以來在整機市場上的優勢,長虹將在等離子市場中更具競爭力,有助激活國內甚至整個全球等離子市場。
雖然相對歐美市場而言,國內等離子市場依舊處于低迷狀態,但是近幾年等離子作為一項先進技術也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液晶銷量大并不能說明液晶的技術好,等離子技術同液晶技術一樣,同樣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出現的企業對液晶和等離子態度的失衡,很大程度源于上游資源的限制,而此次等離子屏工廠的建立,無疑給國內等離子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為讓國內等離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而最近這8商家的等離子聯盟也是出于此目的。
面對這國內市場液晶“獨霸”的局面,長虹等離子流水線的上馬和8大等離子產業聯盟的形成也標志著等離子的反擊將更加有力,等離子廠商一系列的舉動也將讓這項技術的優勢得到更廣范圍消費者的認同和肯定。但是,如何將這些行動落在實處,則還需要看以后等離子在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