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平板電視被推向主流消費市場之后,等離子電視就一直沒有能夠超越液晶電視,在2006年,這個“東風壓倒西風”的局面愈來逾明顯,液晶電視在國內的產量和銷售量都遠遠超出等離子電視,而在國際市場上,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基本是持平的局面,作為原本平分秋色的業內雙雄,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境遇在本年度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驚人懸殊,液晶以壓倒性的優勢獨霸平板市場80%的份額,與之相應的是,等離子在生產和銷售領域全線潰敗,正經受著來自行業和市場的雙重煎熬。
產品:有心無力 大屏幕尺寸優勢無存
一直以來,等離子電視對液晶電視保持的一點優勢就在于42寸以上尺寸的產品,不過在今年初7代線面板液晶電視大量上市之后,這樣的優勢就顯得越來越小,隨著6月份世界杯以及國慶黃金周液晶電視瘋狂暴跌,特別是42、46、47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下滑,使得等離子電視在大屏幕上的優勢迅速消失。萎縮的市場造成了等離子電視新品問世的緩慢和匱乏,加之國產品牌基本都沒有主推等離子電視,所以2006年等離子電視在產品上顯得亮點寥寥。
從1月份到6月份,國內上市的等離子電視新品很少,不過4月份國家頒布高清國標之后,等離子電視立刻掀起了一場非高清淘汰戰,各個廠商的852×480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都迅速進行了價格下調,一來為了應付液晶電視方面的壓力,二來為利潤更大的準高清和高清等離子電視讓路。
2006年二季度是等離子電視新品上市較多的一個時期,一來五一黃金周的促銷,二來世界杯也是促使等離子電視新品上市的好時機,松下在這階段相繼推出了PA60C、PV60C、PV600C三個系列的產品,而且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年底,松下都沒有推出新系列等離子產品,新品推出要到明年;LG在這一時間推出了50英寸的大屏幕產品,對世界杯期間的宣傳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款型號為50PC1R的大屏幕等離子,分辨率為1366*768,采用卓越數碼影像XD引擎,對比度達10000:1,亮度為1000nit,HDMI接口。而且LG采取了低價策略,迅速將價格拉到2.3萬元多一點,帶動了日立、松下、三星50英寸以上大屏幕等離子的全面降價,其中三星和松下價格全面迫近2.5萬元。在推出低價50英寸等離子的同時,LG還推出了兩款錄像等離子電視,分別是42PC1RR和50PC1RR,就是給42PC1R和50PC1R等離子內置80GB硬盤,可按480i/576i標準錄制NTSC和PAL節目,具有左右時間,自動滾動錄制最新一小時的節目;即時錄象,只要按遙控器上的錄制鍵就可對當前頻道錄象,錄制內容不會隨頻道轉換而轉換,在待機下也可進行;預約錄制,可事先設置好喜愛節目的頻道、錄象開始時間、長度等選項,待機狀態下可自動錄象;錄播同放,通過畫中畫,一邊欣賞其他節目,一邊監視錄制的內容;外部錄制,通過AV、S端子或色差,可將機頂盒、DVD、DV的節目錄制到硬盤中。
在日韓品牌中LG利用低價策略,另外在電視功能不斷創新,力圖為等離子電視尋求出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長虹,在液晶電視大兵壓境的黑云下,長虹不但決定投資3億美元建一條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而且一口氣在五一期間推出多個系列數款等離子產品,比如PT4288,就是長虹五一黃金周后推出的一款面對低價市場的產品,這款采用了極具金屬感的黑色4H高硬度亞克力面板,圖象處理電路為X-PowerⅡ,并一改DVI接口為HDMI,在低價位機中不多見,不過在高清國標和液晶電視的壓力之下,852×480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前景已經很不樂觀,但是依靠低價政策,長虹等離子電視在國內也占據較大的份額。
長虹是少數敢于押寶等離子電視的國內品牌,不過市場表現仍然差強人意,等離子電視在即將到來的07年表現將會怎樣?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
相對液晶電視的風風火火,等離子大廠三星在國內市場上就顯得低調許多,目前主力產品就僅有PS42C7S和PS42Q7H,都是五一期間上市的,而50英寸以下大屏幕市場三星有32、37、40、46英寸各種尺寸液晶電視應對,所以在等離子電視上也沒有過多投入,不過在國際等離子電視市場上,三星可是呼風喚雨的角色。
另外一家等離子大廠日立相對三星,在國內市場要積極一些,相繼推出了7990TC、7980TC、8900當然最重要的產品就是國慶節前推出的第一款符合高清國標要求的42英寸等離子,型號為42PD9900TC。這款高清等離子物理分辨率為1280×1080,隔行顯示,符合高清國標要求,亮度為1150cd/m2,2組HDMI接口,不過在國產42寸液晶電視接近萬元的局面下,這款問世售價接近2萬的等離子電視也只是叫好不賣座。
作為主導等離子電視產品的廠商,日立的技術實力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市場也總是殘酷的,叫好的產品不一定就有良好的市場表現。
等離子業界領先者的先鋒公司也于11月推出了第七代等離子電視產品PDP-5000EX,是國內國內首款分辨率達到1920×1080的FULL HD等離子電視。不過無奈的是,這些產品上市的時間太晚,等離子撤退以后留下的市場空缺已經被液晶占據;另外價格過高,售價基本上都在幾萬元以上,根本不具備競爭力。因此迫使等離子陣營把目光投向更高處,對屏幕越大越有競爭力的等離子來說,這樣無疑會有更好的機會,50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也成了等離子電視遏制和液晶擴張的最后堡壘。
等離子電視也希望搭全高清的順風車縮小其于液晶電視之間的差距,怎奈價格始終是制約其發展的一道很難逾越的障礙。
總體來看等離子電視產品線的豐富程度遠遠不及液晶電視,特別是受國家高清標準的影響,使得等離子電視一度局面處于被動,而符合高清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價格一直沒有太大降幅,在整體不景氣的市場局面下,各大廠商對推出新品都不太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