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傳出消息,歐盟重新對中國出口的彩電征收44.6%的反傾銷稅,直接通向歐盟的大門幾乎就此關閉。不過中國彩電企業(yè)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多家彩電企業(yè)表示,可以利用在海外設工廠、曲線出口到歐盟的方式,避開歐盟貿易壁壘,此次歐盟反傾銷政策影響不大。昨天,長虹高調宣布投資8億元人民幣在歐洲捷克打造平板電視生產基地,繞道繼續(xù)大舉進入歐洲市場。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昨日正式宣布成立捷克家電生產基地。在歐盟再度對中國彩電出口揮舞反傾銷大棒的背景下,該基地的成立格外惹眼。一向低調的長虹董事長趙勇也主動向記者介紹,這個基地的投資超過8億元人民幣,首期建設的5條平板電視生產線年產量超過100萬臺,直接進入歐洲市場。該基地預計今年7月份可以完工,是目前長虹在海外的最大平板電視生產基地。
歐洲是世界三大彩電消費市場之一,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消費市場。但對中國彩電而言卻存在著配額、價格、規(guī)格等壁壘。捷克處于歐盟市場的中心地帶,長虹此次采用直接投資建廠的方式,有利于避開關稅壁壘和反傾銷,生產的產品可以銷往整個歐洲,并輻射中東、北非、獨聯體和美洲等市場,從而增強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
雖然這一次平板電視的出口并不在反傾銷稅范圍之內,但是據記者了解,歐盟近年來也對平板電視的進口設立了10%左右的單獨稅收,以進行控制。面對這樣的窘境,創(chuàng)維、海信等有能力的企業(yè)紛紛在海外建立了生產基地。目前廈華在德國、法國,海信在意大利、法國均擁有工廠;長虹、創(chuàng)維、海爾、TCL也在墨西哥、俄羅斯、匈牙利、捷克、波蘭、比利時等國建立了多家海外彩電生產基地及合資公司。此次彩電行業(yè)通過海外設廠化解貿易摩擦,體現了國家“走出去”戰(zhàn)略的重要意義,為其他行業(yè)應對貿易摩擦提供了“模本”。
近年來,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已成為常態(tài)。我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隨著產業(yè)的發(fā)展、產業(yè)鏈的延長,繼輕工、紡織、皮革、家電等行業(yè)之后,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被卷入到全球貿易摩擦中。根據世貿組織的統(tǒng)計,從1995年至2005年,我國已連續(xù)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在世貿組織成員發(fā)起的反傾銷案件中,約有1/6是針對我國的。2005年,我國遭遇反傾銷調查51起,為歷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