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現階段,國內平板彩電市場有近40個品牌參與競爭,2006年正進入品牌淘汰階段。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表示,40多個品牌一起競爭肯定不正常,好多不是做產業的企業進入平板的行業,實際上號召力是不夠的,它們的渠道、品牌跟現有的產品比較的話它的差距是很大的。
他說,“我認為固有的格局已經形成,后面的困難很大”。
對于日前信產部統計顯示出等離子產量呈衰退趨勢,陸刃波表示,液晶、等離子電視產品形態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彌補普通CRT彩電大屏幕化發展的不足。現階段,雖然大尺寸平板電視表現出了強勁的需求增長,但還沒有形成規模,液晶與等離子電視仍在各自優勢尺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兩種產品形態將在大尺寸需求成熟時開始正式交鋒。
他同時指出,根據調研,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增速的形勢下,等離子電視份額將快速下滑,而一直以來傾向于等離子電視推廣的松下、三星、日立等日韓品牌在中國市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