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信產部發布了期待已久的高清數字電視標準。本周,相關廠商宣布有產品拿到國標高清認證。近一時期,數字高清波瀾不斷,高潮迭起。
前因后果
自國慶50周年大慶試播高清電視節目以來,國內高清數字電視的風聲一年緊似一年。到2005年央視已在高清電視上投入數億元,制成2600小時的高清節目。可是,國家一直沒有出臺數字高清電視機的國家標準,市面產品相當混亂,央視自然相當著急。
全球高清自2000年首播數字高清節目。到2005年,全球高清電視用戶總數達到1450萬,產業規模421億美元。距離2008年奧運僅2年,我國高清數字電視基本沒啟動。信產部也急。信產部經過努力,于2005年4月公示了《數字電視終端產品國家標準》。
不料央視更急,等不得高清國標出臺。2005年11月,央視宣布,建議彩電生產企業將其“高清晰度電視機”送至其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通過“高清晰數字電視”測試的產品均可加貼標注“HDTV@”的“央視高清認證標志”。稍后,松下、日立、海信先后與央視簽約,獲得央視高清認證。央視欲搶立業內事實標準,央標來勢兇猛。
時至今年3月21日,信產部官員指出,高清標準即將發布。4月3日,信產部正式發布高清國標。接著,4月10日,信產部宣布,首批通過國標認證的高清電視有望于“五一”節前上市。
一邊是國標,一邊是央標。企業怎么辦?用戶怎么辦?
如何下臺
按說,制定高清標準是信產部的“本職工作”。并且信產部標準公示在先,央視不會不知道。應該是央視了解到一些情況,判定國標一時難以搞定,因此推出央標。
至于央標,日立曾公開表示,與央視結盟,拿到“央視高清合作伙伴”標志使用權的條款其實很簡單。就是每一位購買日立電視的顧客,由日立代繳第一年的高清頻道使用費1440元。央視為什么要如此收費?央視又不缺錢,實在令人不解。
這是一著臭棋。眾所周知,電視機利潤奇低。每臺電視交央視一千多塊錢,巨貴無比。TCL、長虹等主流廠商望而卻步,使央標沒能快速推開。當然,不能排除主流廠商了解國標內情,持觀望態度。可以推測,當時一些日系廠商可能不了解國標內情,情急之中,匆匆與央視簽約。話又說回來,如果當初央視只收取測試費,央標有可能已經站住腳跟。
國標的權威性顯然高于央標。現在要解決的是央視如何向用戶和企業作出合理的解釋,把話說圓,妥善解決收費和認證問題。
亂還沒完
央標與國標的沖突還不止于此。
高清電視最核心的問題是解碼標準,到底用國外的MPG還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VS。選用前者,每年需交100億美元的專利費,選用后者則無如此巨額開銷。
央視做為數字高清的先行者,其設備與節目均選用MPG標準,如改用AVS則問題相當嚴重。但電視機廠商因多年飽受專利費之苦,傾向于AVS。年初,信產部已將頒布AVS為IPTV的國家標準。下一步各方利益涇渭分明。
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指出,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信產部作為國家主管部門,有責任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綜合產業生態各個環節,制定對策。
高清問題相當復雜。央視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以越位的方式,只能使問題更為復雜,造成更多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