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數據顯示,在2005年平板電視消費市場,消費者對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選購比重為21%,而2006年一季度,這一比重已迅速上升到35%,近期需求比重達到35.2%,大尺寸平板電視表現出強勁的需求增長趨勢。
課題組專家陸刃波強調,液晶、等離子電視產品形態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彌補普通CRT彩電大屏幕化發展的不足。現階段,雖然大尺寸平板電視表現出了強勁的需求增長,但還沒有形成規模,液晶與等離子電視仍在各自優勢尺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兩種產品形態將在大尺寸需求成熟時開始正式交鋒。
根據家電課題組消費者調研數據分析,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增速、等離子需求有所下滑。預計到2007年中期,中國平板電視市場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比重接近50%,進入規模發展階段,等離子電視能否守住最后20%的固有市場份額,值得期待。
在3C融合的大趨勢下,城市消費者對購買平板電視功能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趨勢。課題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消費者對于電視可與電腦/網絡相連接的需求比例最高,達到90%;其次有81%的消費者表示希望購買平板電視內置DVD;可與數碼相機、U盤、移動硬盤、MP3、MP4相連接的需求比重也占78.6%。對于平板電視產品的多功能需求,預示著平板化、數字高清化、3C融合化正成為彩電市場發展的主題。
家電課題組專家指出,2006年是中國平板電視的普及年,通常意義所指的平板電視包括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外形超薄化的產品趨向使得傳統彩電不斷改進舊有的產品形態。利用短管顯像管技術,把平板電視的外觀設計共享到CRT產品中,使得CRT具有傳統與時尚結合的特征。諸如長虹、海信、創維、廈華等部分國產品牌移植高端平板電視的圖像處理技術,應用到高端的CRT系列彩電中,更加提升了超薄CRT的市場競爭力。廈華移植了“微晶神畫”技術,并將平板電視外觀的設計理念應用到數字CRT當中,相應的產品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收效。長虹實現“雙倍素”處理器與超薄CRT的結合,最大可能地發揮了超薄CRT彩電的物理特性,使圖像的邊緣清晰度、色彩還原、圖像層次都有顯著提高,推動了超薄CRT在中國市場的普及。把液晶、等離子、超薄CRT、背投電視等定義為廣義的“大平板”概念,是對現今國內廣泛的彩電消費市場多元化、多層次化產品需求的概括。隨著顯像技術的創新和開發,將會有更多形態的超薄化顯示終端出現。
從大的市場反應來看,價格仍然是策動市場需求潛力的最為敏感的因素和手段,但當價格因素引導消費者關注市場之后,理性消費會逐漸增強,注意力轉向產品品質、服務以及功能需求方面。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認為,平板電視競爭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綜合資源優勢的競爭,這種優勢包括幾個方面: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高效的市場運營、運作,不斷創新、完善的服務體系保障。比如,2006年,海信通過強化工業設計創新與工藝實現,提升品質創新能力,不斷儲備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品牌比肩而立的資本。長虹平板電視“量子芯”技術的應用,也實現了國產平板電視產品品質的大幅提升。在平板市場最突出的服務問題上,廈華提出了服務價值鏈延伸理念,售前、售中和售后形成完整的體系,不管消費者是否選購廈華平板彩電,他們都可根據客戶需要在其裝修設計階段,提前進入服務狀態,免費上門提供平板電視的室內裝修設計方案服務,這樣的服務創新值得在整個行業內推介。
總之,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擁有品牌和技術優勢是生產廠商競爭的有力武器,高品質、高性價比與優質服務等綜合優勢是企業決勝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