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從1萬元到1.5萬元不等,可算是低價上市。等離子的分辨率雖然只有1024×768,價格卻高達19980元。誰能走到最后,我們拭目以待。
大家在關注平板電視超低價格的時候,可能誰也沒注意到其背后所暗示的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市場競爭發生的重大變化。其實,這是標志著液晶在平板電視市場徹底戰勝等離子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等離子在平板電視市場所面臨困境的一個真實寫照。
液晶絕殺等離子
液晶電視技術完全成熟,產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目前全球已經有9條用于生產大屏幕液晶電視的生產線,適合生產42和47英寸的屏幕,6月份產量可達4.5萬片,年底月產量可達9萬片。而年底還陸續有多條6代、7.5代和8代線投產,產量還會進一步增加。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用于電視的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960萬片,而同期等離子只有230萬塊。全球知名的市場調查公司GFK剛剛公布的對全國100個城市彩電零售市場的最新監測數據表明,液晶銷量占彩電市場的1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份額為43%,同比上升了30個百分點。而等離子銷量只占4%,同比上升僅1個百分點,份額僅17%,下跌了2個百分點。
以前等離子和液晶是井水不犯河水,液晶主要針對小屏幕市場,等離子針對42英寸以上大屏幕市場,但是這個局面已被打破。去年,全球液晶電視和等離子的比例已達到8:2的結構,但是液晶還是以32英寸以下為主。今年各權威市場調查機構對液晶的預期在4200—4600萬臺之間,而等離子在1000萬臺左右,37英寸以上液晶預計可達1700萬臺。因此42英寸液晶的低價上市,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來臨,液晶電視完全進入到大屏幕時代。另一個指標是液晶開始絕殺等離子的大幕已拉開,松下新上市的42英寸等離子42PV60C,在分辨率、亮度等指標上,并不很高,但是價格也近2萬元,其優勢已喪失殆盡。
隨著下半年多條6代、7.5代和8代線投產和產能的逐漸提高,大屏幕液晶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預計到年底的時候,37英寸液晶,國產將跌破9000元,主流在1萬元左右,外資品牌將在1.3萬元以內的價位。40英寸國產將破萬,主流價在1.2萬元附近,外資品牌,主要是三星和SONY,年底將突破1.5萬元。42英寸國產將跌到1.2萬元,外資品牌最低可達1.5萬元。46、47英寸國產液晶電視應該在1.6萬—2萬元之間,外資FULL HD在3萬元附近。液晶成熟的技術和不斷降低的價格,將把等離子逼到絕路之上。
等離子降價求生存
面對液晶的步步為營,等離子只有降價一條路可走。國產等離子,本來價格已經不高,降價空間已不大,因此如康佳、TCL、廈華等,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液晶上。目前看,只有長虹在等離子上投入精力比較大,而且長虹已投資3億美元建設一條等離子生產線。目前全球能生產等離子屏的公司只有5家,按照產量排名為LG、松下、三星、日立和先鋒。這5家之外, SONY、東芝已徹底放棄等離子,只有PHILIPS還在做。LG的面板產量最高,最有資本發動價格攻勢,以退為進,即使等離子被市場PK掉,也有退路。
三星也是同時掌握液晶和等離子面板的生產線,而且現在三星在進一步加大投資液晶的力度,液晶面板和電視機的銷售形勢非常好。而其余3家日本公司,則沒有退路了,日立對形勢認識的非常清醒,態度非常務實,已經背著價格炸藥包沖向液晶。而先鋒基本可以確定從低端等離子市場退出了,先鋒50英寸FULL HD等離子馬上就要上市,將專攻高端市場。只有松下形勢還不甚明朗,目前仍采取嚴格的價格控制手段,但是如果對液晶電視的價格攻勢視若無睹,終究會為市場所拋棄。
在液晶大尺寸、低價格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等離子也并非毫無出路,目前我們獲得的消息是,日立FULL HD42英寸等離子已開發成功,松下也在開發FULL HD42英寸等離子電視,據說進展非常順利,一旦這些產品上市,等離子仍有很大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