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目前通過了全國廣電標委會測試組的第一階段標準測試,驗證結果表明標準完全符合應用條件,并優于國外現有標準。
國家信息產業部官員一再表示,數字電視標準制定的前提,就是要擁有我們自主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上述標準給嚷嚷了多年的數字電視標準一個很有可能的信號: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很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出臺。
中國的數字電視雖然很早啟動,但是在標準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不少專家明確表示,不要再等了,希望能夠盡快確定標準并推廣。
目前已通過了全國廣電標委會測試組的第一階段標準測試,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標準其實是一個融合后的標準。
“該融合標準采用清華大學DMB-T、上海交大ADTB-T、廣播科學研究院TiMi三者的技術標準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新標準,暫名為CDMB-T, 一說為DMB-TII。”信產部數字電視標準化工作協調組組長、清華大學數字電視標準項目負責人楊知行處強調最終稱謂還沒有被國家有關部門確定。
據專家組一位成員透露,2006年1月份就開始整理融合方案文本,3月下旬開始開會研究。第二輪征求意見已經將結果匯總,報給兩個專家組(廣電總局的專家組和信息產業部音視頻標準化委員會的專家組)等待組織測試。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有關人士表示,“任何標準的審查都要經歷幾輪測試和審查,中國數字電視標準也不例外。目前,融合的標準只是通過進行了第一輪測試,要達到年內出臺的標準,還需要在剩下的時間里加快測試。一旦審查結束,就會公布數字電視標準,并通過提交給相關部委確認。”
盡管這個融合標準通過了第一輪測試,但不少專家表示,實際上是盡可能模糊各廠家方案的差別,即盡量使標準折中,使得各廠家方案盡可能實現互相兼容。
據多方了解,融合標準第一輪測試其實是在清華大學設備基礎上進行的第一部分測試,即將轉入在上海交通大學設備上的第二部分測試,有關工作計劃于7月內完成,隨后測試結果將提交給國家標準委和發改委,并由他們出臺最終的數字電視國家標準。
直接參與廣電相關標準制定工作的國家廣電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章之儉強調,國家標準委和發改委的流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有望于8月最終敲定。
中國數字電視標準企業正面臨著中國音視頻標準AVS一樣的處境,那就是如何去構建一個健康的數字產業鏈,從而使標準回到促進產業發展的軌道上,這也是專家以及眾多國內、國外廠商都希望看到的。
筆者多方了解到的消息是,發改委將在今年力爭使該標準出臺,廣電總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配套政策。但是,融合三方標準提案的融合標準遭遇的不僅僅是技術的難題,更是因為每一家標準提案后面都有多家企業參與制定工作。
確定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還有一只無時不在的利益之手在左右著,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廣科院等地面數字電視研制方強烈要求將自己的方案作為國家標準,以維護各自的壟斷利益。
另外一個主要就是主管部門要協調各方利益。由于地面數字電視牽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質檢總局等多個主管部門,齊抓共管,但有時候也會有各自的不同考慮,這也就造成了中國數字電視標準長久未決的尷尬。
這項標準之所以一波三折,除了對國家安全和技術的慎重考慮,還摻雜了清華和上海交大兩大陣營的利益博弈。“不僅是兩個學校之間的學術利益上的爭奪,還有產業上各自代表的商業利益群體的針鋒相對。每回一提到標準問題,交大就指責清華的方案有問題,清華則指責對方沒有芯片。如此一來二去,一拖就是兩三年。”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融合還存在一個難題。由于廣科院與清華的方案同屬多載波方案,上海交大則采用單載波方案,不同路徑的技術方案不易融合。
中國工程院有關方面早就開始在做三大方案的融合,國家廣電總局副總工程杜百川也表示,現在已經有了非常明晰的融合方案。但不同演進路徑方案融合勢必增加成本。章之儉估算了一下:“由于國標需要融合單載波的交大標準和多載波的清華標準,技術上復雜性大大增加,據估計所引發的成本增加至少30%以上。”
據了解,中國現有電視機保有量3.7億多臺,2010年將實現數字電視的普及化。面對這一龐大市場,早就吸引了歐美數字電視標準在中國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章之儉教授表示,即將出臺的國家標準,將會在全國鋪開,統一規范標準,2008年將完全使用高清數字電視信號轉播奧運會。
上海高清集團總裁助理王堯表示,“過去一年里,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一直在地面傳輸標準問題爭論不休。而眾多制造商也一直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對于現在的數字電視關聯企業來說,沒有確定的國家標準有難處,只能隨著運營商進行這樣那樣的模式測試,不能冷落任何一家方案。有確定的國家標準之后,那究竟是放棄之前的相應設備轉為支持國家標準,還是加大投入進行原有標準和確定后的國家標準并行?
盡管企業可以同時支持不同的標準。但是,國外標準還是存在巨大的專利風險。而融合后的新標準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SVA上廣電技術中心一技術人員認為,“這個國家標準‘還是早定早好’。一旦國內有了自己的標準,就不會再有所謂的專利授權費用問題。”“一旦融合后的國家標準出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內拿出相應的硬件實現設備。”不少倍受煎熬的數字電視設備廠商也按捺不住表示。
德勤科技報告顯示,中國不再滿足于僅僅擁有世界領先制造國的地位。如何去獲得相應地位呢?德勤認為,“中國能夠在標準大戰中憑借其龐大的市場和迅猛的增長來獲勝。”
對于中國數字電視這個舊領域里的新商機來說,標準的渴求更是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