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歐美仍是廣東彩電最大的出口市場。前8個月,對美國出口927萬臺,增長66.1%;對歐盟出口851萬臺,增長20.9%。對拉丁美洲、非洲國家出口快速增長,分別增長1.2倍和56.3%。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端產品出口增長貢獻率較高。出口液晶和等離子彩電為419萬臺和9萬臺,增長1.2倍和2.2倍。
海關人士分析,盡管廣東省彩電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但依然隱憂頻現。
從1998年開始,歐盟對我國輸歐彩電統一征收44.6%的反傾銷稅。2002年8月通過談判,歐委會與我國7家企業簽訂價格承諾協議,允許在最低限價和配額限量內對歐出口彩電不被征收反傾銷稅。今年3月28日歐盟恢復對我國7家企業生產的CRT電視征收44.6%的反傾銷稅。
此外,美國將從明年3月起實施ATSC數字電視標準,屆時中國出口美國的電視將會面臨巨大的專利費壓力。與此同時,歐盟也開始推行所謂的歐洲數字電視標準,而日本也開始與中國企業進行談判,希望中國家電企業對出口日本的產品采納日本標準。此舉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生產成本。
廣東一家彩電生產廠家告訴記者,近年來,生產核心技術及液晶面板等上游產品的缺失,也壓縮了彩電行業的利潤空間。國內彩電行業長期靠貼牌形式向海外輸出產品,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與此同時,平板電視核心部件的液晶面板核心技術均被國際家電巨頭牢牢掌握,平板電視80%的利潤都被其賺走。而且歐盟現正研究修訂新歸類標準擬將平板電視歸類為電視機,統一征收約14%~15%進口關稅。
業內人士建議,廣東彩電企業在鞏固CRT彩電出口的基礎上,抓住液晶、等離子等高端平板彩電出口國際環境較佳的時機,加快技術創新,加大自主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