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目標是保持和液晶基本持平
前面提到了等離子在液晶40英寸級別交鋒中的敗落,很多人都把其中的原因簡單的歸結為技術缺陷或者是價格優勢。誠然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不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40英寸級的液晶均價壓過等離子,可以說是等離子失守的直接原因。但要說完全歸咎于此,卻有失偏頗,其中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是消費者的心態。表面看液晶大幅度降價是實實在在的實惠,而實際上液晶大幅度降價給消費者心理帶來的巨大沖擊,在深層次上堅定了消費者關注和購買液晶的決心,使得等離子被冷落,這個后果才是大大超過了等離子陣營的預料。
在今年高清等離子要想重整旗鼓,首先就必須要在價格上和液晶保持持平,至少不應該相差太遠。從目前的情況看,06年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降幅估計將超過30%。以40英寸為例,去年第一季度均價為14300元,第二季度13379元,第三季度達到了10359元,照此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均價將突破萬元大關。而現在市場面上正在銷售的高清等離子產品,價格仍然還保持在萬元以上。像松下42PV65C、日立42PD9900TC這樣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售價都在12000元以上,中間和液晶的差價少則兩三千,多則幾千元,更不要說更大尺寸的產品了,就這種價格水準是很難和液晶競爭的。
相比液晶的跳水而言,等離子降幅“如此緩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競爭。從國內家電產品的發展歷程看,缺少了大量國內企業競爭的行業,價格波動遠小于那些國內企業大量參與的行業,液晶和等離子就是其中鮮明的代表。就以拿去年結盟的國內等離子8家企業來看,長虹、松下、日立、LG、三星、廈華電子、三利亞、彩虹集團,這里面的國內企業和液晶陣營比起來渺小得多。由于價格主動權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降價幅度當然不會太大了。不過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像長虹和彩虹聯合建設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已經動工,投產后年產量為200萬塊,掌握了上游資源以后,國內等離子的制造成本將大大降低,價格也會隨之回落。
消費者:高清等離子帶來新的選擇
現在國內的平板電視市場看似繁榮,但實際上卻非常單一。就目前液晶一方獨大的局面下,消費者的選擇無非是買這家的液晶,還是那家的液晶。雖然說液晶的技術已經在突飛猛進,但是液晶本身的技術缺陷仍然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被彌補。現在不管液晶的質量再好、性能再高,在動態畫面的展現上,在暗部細節和色彩的的表現上,不得不承認還是遠遠落后于等離子電視。同樣等離子也有自身的缺點,比方說靜態畫面的表現,屏幕尺寸不能做小,這些消費者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就全球的情況看,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市場上,等離子電視占有率大約為47%,液晶僅為17%,照此看來,國內等離子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筆者也希望今年平板電視市場會更加精彩,在給大家帶來便宜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