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9月,受產品結構調整影響,我國彩電行業的生產和銷售規模同比都有所減少,產量同比下降了5.8%,銷售量同比下降了0.7%,企業不斷提高產銷銜接程度,以降低庫存水平和庫存風險。目前,全球彩電業正處于新技術引發的需求旺盛期,整個產業的景氣度不斷提升,但對于我國彩電行業而言,則必須克服需求結構變化導致的市場萎縮和競爭優勢削弱的壓力,抓住發展機遇,集中資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2007年前三季度,國內共生產彩電5862.9萬臺,同比減少5.8%,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調整使CRT彩電產量降低,而出讓的產能并未被平板電視完全取代。前三季度國內彩電總出貨量為6063.2萬臺,同比下降0.7%,其中:出口3190.5萬臺,同比增加0.2%,占總出貨量的比重為52.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為54.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內銷出貨量為2872.7萬臺,同比減少了1.8%,占總出貨量的比重為47.4%。
1.CRT彩電:需求萎縮,行業進入明顯調整期
(1)整體產銷形勢:收縮規模。2007年前三季度,國內共生產CRT彩電3748萬臺,同比減少了21.8%;CRT彩電占整體彩電產量比重為63.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我國CRT彩電的總出貨量為3966萬臺,同比下降了15.5%。
(2)出口形勢:未能延續增長趨勢。前三季度,國內共出口CRT彩電1765萬臺,同比下降16.6%,占整體彩電出口量的55.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1個百分點,這兩個下降指標反映出我國彩電行業在全球市場中所面臨的需求萎縮不利形勢和趨勢。CRT彩電的出口量占其總出貨量的比重為44.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個百分點。CRT彩電出口形勢未能延續2006年同期的同比大幅增長趨勢。
(3)內銷規模:平穩下降。2007年1-9月,CRT彩電的內銷出貨量為2201萬臺,同比下降14.5%,占整體彩電內銷量的76.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4個百分點,這兩個下降指標與出口變化趨勢相差不大,說明新一輪的產品結構調整在全球市場基本是同步進行,彩電業從資源配置到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全球性特征。
(4)對行業的影響:加速結構調整。CRT彩電市場進入技術替代性的需求萎縮期,對上游彩管廠和玻殼廠等主要配套元器件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2006年上海永新隨著上廣電集團的戰略性調整而關停部分生產線,2007年,賽格日立也徹底停止了彩管生產,其他彩管企業也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或/和壓縮產量,應對市場需求萎縮。玻殼行業的形勢更嚴峻,陷入全行業虧損已達2年之久,繼2007年初安彩集團停止成都工廠的玻殼生產,7月份上海旭電子也停產退出,其他玻殼企業也大都壓縮了20%-50%不等的產能。
2.LCD彩電:高速發展,引發競爭格局改變
(1)產銷形勢:發展迅速,已占據1/3彩電江山。2007年1-9月,國內共生產LCD彩電 2007.2萬臺,同比增長61.1%,占整體彩電產量的比重為34.2%,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國內LCD彩電的總出貨量為1990萬臺,同比增長62.3%,占整體彩電出貨量的比重為32.8%,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12.8個百分點。
(2)出口大幅度增長。2007年1-9月,國內共出口LCD彩電1381.8萬臺,同比增長45%;占整體彩電出口量的4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4個百分點。LCD彩電的出口量占其總出貨量的比重為69.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個百分點,其中,液晶電視已成為出口主力,其前三季度的出口總額為40.8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8.1%;占同期整體彩電出口金額的70.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5個百分點。
(3)內銷形勢:高速發展,與CRT還存在一定性價比差距。2007年1-9月,LCD彩電的內銷出貨量為608.1萬臺,同比增長122.7%;占整體彩電內銷量的21.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8個百分點,與出口量所占比重相比,少了20多個百分點,反映出當前國內彩電市場的需求仍以CRT彩電為主流。
(4)對行業的影響:引發競爭格局改變。對國內彩電行業而言,2003年以來,全球液晶電視的發展速度和帶來的競爭變化大大超過了預估,加之對顯示技術在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戰略地位認識不足,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都遠遠不夠,因此,整個彩電行業在面對數字技術和顯示技術的變革,處在互聯網、通訊網和電視網趨于融合的產業環境趨勢中時,日益被動。當前,平板顯示和數字電視正引發著彩電業的變革,將資源在核心技術、關鍵元器件與設備、制造、營銷、內容應用等環節進行重新分配,這必然帶來各環節上競爭單元之間的格局變化。對我國彩電行業而言,競爭格局變化表現主要有二:一是在生產領域,涌現出許多新面孔,二是在本土市場上,與國際知名品牌競爭對手爭奪市場。根據對重點企業的生產統計,前三季度,國內液晶電視產量超過100萬臺的企業并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幾大本土知名品牌企業。
3.PDP彩電:擴大尺寸覆蓋面,提高競爭力
2007年1-9月,國內共生產PDP彩電91萬臺,同比減少10.2%;總出貨量92.5萬臺,同比減少11.2%。同期,出口 PDP電視 41.1萬臺,同比減少16.1%;占其總出貨量的44.4%,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6個百分點。PDP電視前三季度的內銷出貨量為51.4萬臺,同比減少6.9%,但第三季度PDP彩電的出貨量止跌回升,季度出貨量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6%。
預計2007年,受產品結構調整影響,國內彩電總產量將比上年減少約6.5%,總量約為8200萬臺,其中,CRT彩電總產量將比上年減少大約20%,總量大約在5100萬臺水平;LCD彩電產量將比上年增長約53%,總量接近3000萬臺水平;預計2007年等離子產量將超過120萬臺,但比上年會有大約7%的小幅度下降;背投電視的規模第四季度預計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基本維持第三季度水平。
預計全行業呈現以下六大趨勢:
一是未來彩電業的發展向垂直集成方向和應用方向發展。平板顯示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彩電行業的重心正從傳統的CRT轉向平板電視,新的產業鏈價值分配體系正在形成。產品價值向元器件關鍵環節集聚,彩電制造過程扁平化,同時產品價值向應用層的核心環節集聚,提升使用價值,產品與內容的結合越來越密切,帶來全球彩電行業格局的變化和震蕩。出現跨越制造業和運營業界限的大公司,這類企業將具有較強的總成生產能力,具有對“大產業鏈”(包含關鍵元器件、應用、新一代網絡傳輸技術)的垂直集成能力。
二是出現新一輪企業并購、聯合合作新熱潮。新型顯示器件投資成十倍成百倍增加,要求短期內有高額回報,技術和市場風險大,在發展平板顯示時必須利用顯示器產業鏈產品向中國轉移發展機遇,吸收國際資本、擴大投資規模,拉動市場規模增長。在這種形勢下,重大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需要企業共同合作開發,聯合制定標準,以掌握市場制高點,大的跨國公司將組成資本、技術戰略聯盟,出現聯合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局面。
三是市場結構處于重新細分過程中,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國顯示技術呈多元化趨勢,已初具產業規模的彩電技術主要有CRT、LCD、PDP及背投電視,LCD產品與產業化最為成熟,市場應用最廣泛,已成為平板顯示產業發展主流。此外,OLED柔性顯示技術雖然還不能實現產業化,但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四是在新世紀里,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以視頻、移動、交互和無線技術為核心的熱點,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廣播電視技術的融合發展,即“三網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將直接促進計算機、通訊產品、消費電子產品與內容的融合應用和相互滲透,即“4C”(消費電子、計算機、通信產品、內容)產品發展趨勢。出現了行業間、跨行業、跨國界的企業重組,導致傳統的專業化界限逐漸消失,將形成網絡傳輸產業、信息家電產業、新的信息服務業。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為中國彩電業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機遇。依托“三網融合”、3G、4C等產業環境優勢,彩電將發展為多媒體、多功能顯示終端。
五是彩電行業將發展成為全球性的資源配置和市場配置的國際化行業。產業端的競爭將圍繞顯示器件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投資展開,應用端的競爭將圍繞數字電視和多媒體業務展開,并且朝著融合、滲透的方向發展,催生出新的競爭形態和新業務模式,引發整個行業發生大的變革;以知識產權和標準為主要表現形態的壁壘性競爭手段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品牌、核心技術、投資、制造和營銷方面的綜合競爭力逐漸取代單一競爭優勢,競爭層次和競爭力度不斷提高,資源、市場的全球化更為突出。
六是今后制造業的核心是知識的創造,而不是產品的制造。未來的制造業已經被重新定義,制造業不再是一種可以制造什么的經濟,而是一種能制造什么與該制造什么的經濟。制造業的重心是先創造應用價值然后去制造產品,制造是創造能力的體現。在經濟全球化和新貿易保護日益盛行的形勢下,電子信息企業之間已從產品質量、價格競爭上升到對品牌、核心技術和標準的控制,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競爭的基礎和決定勝負的關鍵。發達國家利用技術上的先發優勢,信息壟斷資本集團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重新劃定“信息世界地圖”,輔之以“知識產權保護”,大力推行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措施,在安全標準、技術法規變化、質量標準、環境標準等設置障礙,局部范圍內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