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離子之產業整體處于收縮的同時,2007年等離子巨頭則加快了擴產步伐。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日系松下。目前松下占據全球等離子市場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同時,韓國的三星和LG也不甘于在等離子產業落后于松下,在2007年也紛紛采取了擴大產能的措施,借此應對來自松下的強有力競爭。而另一方面國內朱企業在等離子產業上的投入也非常引人注目。
韓國LG電子于2007年7月2日開始正式投產1塊玻璃底板裁切8塊42英寸PDP的生產線。該公司為了增加PDP的產量,將原來42英寸6塊裁切的“A3”生產線調整為8塊裁切生產線。玻璃底板的尺寸由原來的1956×1650mm(6塊裁切)增大為1956×2200mm(8塊裁切)。由此,LG的PDP月產能由原來的36萬塊增加到44萬塊,增長了22%。另外,LG從6月底開始大量生產50英寸全高清PDP等,以擴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
韓國三星SDI公司也于8月21日在蔚山(Ulsan)工廠舉行了“P4”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的“量產品1000臺出廠儀式”。該公司P4生產線共投資約7300億韓元,于2006年5月動工,歷時約1年零2個月正式開工投產。如果將P4生產線作為50英寸的專用生產線,在三星SDI的所有等離子模塊中,50英寸的生產比例將由原來的34%提高至44%。P4生產線的最大年產能為300萬臺(按42英寸換算,8面裁切),再加上三星SDI天安工廠“P1”~“P3”生產線的產能,每年共可生產約732萬臺。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松下電器公司等離子電視顯示板的生產能力到2009年5月將實現翻番,算成42英寸顯示板的話月生產能力可達130萬張。最新制造設備的采用使松下已經具備超大等離子顯示板的生產能力,一張玻璃基板可以切割成12張42英寸顯示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在松下2007年7月尼崎第二工廠已進入了正式生產階段,加之尼崎第一工廠、茨木第一和第二工廠,松下等離子顯示板目前的月生產能力已經達到64萬張。另外,松下電器規劃在尼崎2廠附近投資2800億日圓(約23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PDP廠(尼崎3廠)也在2007年投入開工建設預計2009年投產。
2007年國內企業加強等離子產業建設的努力也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2007年年底,熊貓電子的等離子屏生產線進入生產階段。該生產線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蔭罩式PDP技術,對于中國平板顯示特別是等離子發展具備積極意義。 該條生產線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電子”)所屬的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投資,年產12萬片50英寸高清晰蔭罩式等離子(PDP)面板。是國家2007年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化專項項目之一。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后還會啟動蔭罩式等離子面板二期項目工程,公司計劃投資16億元人民幣,形成60萬片年產能的蔭罩式等離子面板生產線。
此外,投資手筆更大的長虹等離子屏項目也在2007年年初正式破土動工。4月28日,虹歐PDP項目建設啟動開工儀式在四川省綿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舉行。信息產業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領導,韓國外交通商部通商大使樸商銀、韓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樸銅先,四川省省委書記杜青林、省長蔣巨峰等出席儀式。儀式由四川省省委副書記甘道明主持。該項目計劃投資超過8億美元,在2008年中期投入量產,以42英寸產品計,將形成年產百萬片的生產能力。該項目采用目前主流的八面取技術,即每玻璃基板切割8塊42英寸等離子面板。其主要產品是42英寸高清和50英寸的高清、全高清產品。
從眾企業的投資狀況可以看出,目前松下依然保持一家獨大的趨勢,同時整個等離子產業的話語權開始迅速的向松下、三星、LG為首的三巨頭集中。據悉,2007年底三家將形成接近3000萬片的總產能,而這個數字未來還將會提高。而從產品工藝上來看,目前僅有松下成功解決并開始實施由8面取向12面取的升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