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0/120Hz倍頻技術
液晶電視的拖尾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讓廠家和消費者都頗感頭疼的問題。而從目前的技術條件看來,要想解決液晶電視的拖尾問題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盡量提高液晶分子的響應時間;另一個就是通過電視機內部電路處理技術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拖尾的問題。而在2007年迅速普及的100/120Hz倍頻技術,就是基于后面一個思路:通過提升電視機每秒顯示的圖像幀數到100Hz或120Hz,以改善圖像抖動的程度,進一步提高圖像的穩定性。而這項技術在提升液晶電視的動態顯示效果方面,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明年奧運各項激烈的體育賽事高質量回放需求的刺激下,各大液晶電視廠商對100/120Hz倍頻技術的推廣力度也出現了空前的高漲。
日立的倍頻技術圖解
目前全球范圍內存在的電視制式主要有PAL制、NTSC制和SECAM這三大類,其中PAL制是我國和歐洲的廣播電視標準制式,NTSC制式是北美市場的標準,SECAM則在俄羅斯、法國等少數國家使用。在PAL制規范中,標準的電視信號是按照每秒25幀畫面的格式傳播,每幀畫面由電視機按照奇數行和偶數行分2場掃描,因此電視機要在1秒鐘內掃描50場圖像,即50Hz。在NTSC制式中,電視信號則包含了每秒30幀的畫面,電視機按照每秒60場即60Hz的頻率進行圖像還原。而100/120Hz倍頻技術,就是針對PAL制和NTSC制式的圖像信號進行倍頻的一項技術。
索尼的MotionFlow技術圖解
目前各個品牌的倍頻技術,基本上都采用了比較先進的智能插幀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對相鄰兩幀圖像的智能分析,由ME/MC(運動預算及運動補償)電路系統重新生成一個介于原始兩幀圖像之間的過渡幀。由此實現更加平滑的動作過程,也能減少每幀圖像間的抖動情況,提高畫面的穩定性和動態清晰度。
夏普的倍頻技術圖解
除了電路端的智能插幀技術,要實現真正的100/120Hz倍頻技術還需要高刷新率電視面板的支持。也就是說,電視機不僅要擁有每秒顯示100/120幅圖像所需的處理能力,還需要能夠每秒重復顯示100/120次畫面的液晶面板,只有兩者同時實現,才能實現真正的倍頻效果,體現倍頻帶來的好處。
120Hz液晶面板特寫
在2007年中,影響到100/120Hz倍頻技術全面開花的關鍵因素正是來自于液晶面板方面。和全高清1080p規格在電視液晶面板上的普及程度相比,大部分100/120Hz的液晶屏分辨率還只能做到1366×768,既能滿足全高清規格,又能實現100/120Hz刷新率的面板型號并不多見,這也導致了在2007年,各大品牌基本只在最高端的機型上加入100/120Hz倍頻技術,并把它作為和低檔次機型拉開距離的重要技術手段。
在終端市場上,各個品牌的100/120Hz倍頻技術在具體的實現方式和名稱上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例如索尼就把這項技術叫做“MotionFlow 100Hz高速液晶面板驅動”,不僅可以實現對PAL制/NTSC制信號的智能倍頻,還可以實現對電影制式的倍頻;夏普則把100/120Hz倍頻技術稱之為“倍速FULL HD技術”;東芝則稱之為“100Hz極光瞬映”技術;TCL的液晶電視,也是通過ME/MC電路的運算,實現最高120Hz的倍頻效果;而廈華的藍海系列機型,也全部實現了全高清規格下的智能插幀120Hz技術。
編輯點評:奧運臨近,液晶電視動態畫面清晰度不高的問題終于引起了各個廠家的重視。提高面板響應時間的難度越來越高,100/120Hz倍頻技術則成了相對容易實現的技術。雖然100/120Hz倍頻技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液晶電視的拖尾問題,但是對于改善液晶的動態清晰度,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提升作用。而從今年一些專業展會上透露的情況看,刷新率可以達到180Hz甚至240Hz的技術已經出現,相信到時候,液晶電視的拖尾問題將不再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