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哪個更健康——輻射和用眼疲勞度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領袖教導我們)。因此買什么東西的首選指標就是“健康”。在這一點上無疑液晶占有優勢。
液晶產品自從出現之后首先提出的口號就是“零輻射”。這主要得益于液晶的顯示模式。液晶電視是靠屏幕后面的發光管發光的,而液晶屏幕就如同排滿了一扇扇可以控制光出入的門:只有特定顏色(紅綠或者藍)的光才能通過,通過對這些“門”的控制能夠使某一時刻、某個點只通過需要強度的光,這樣包括紅綠藍三個門的一個像素點就能顯示出需要的任何顏色。等離子則不同。等離子屏幕實際上可以看成無數燈泡組成的陣列:紅綠藍三個燈泡構成一個像素點,無論是紅燈泡還是綠燈泡或者是藍燈泡都是通過對熒光粉的激勵來發光的——這與常見的CRT電視的發光原理一樣。所以等離子屏幕會擁有與CRT電視屏幕相似的射線輻射:比如紫外線,而在這方面液晶屏幕就會好上很多。
影響視覺健康的另一個因素是亮度問題。目前電視機的廠家往往把高亮度作為宣傳賣點,這并不夠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視網膜能夠長時間接受的光線的亮度必須在100cd/m2(流明)以下,如果長時間接受高于這個指標的光線照射視網膜就有可能損壞甚至失明。同時過低的亮度或者是偏高的亮度容易引發眼部的疲勞,短期的表現為眨眼頻度增加,眼干眼澀等等。由于液晶電視依靠屏幕背后的光源(熒光管或者是LED陣列)發光,實際的工作中發光器件必須一直保持工作狀態,所以平均來講觀看液晶電視的人的眼睛要比同等長度的時間觀看同樣節目的等離子電視的人的眼睛接受的能力更多一些。據《2005~2007年中國消費者平板電視使用評價報告》數據顯示,擁有液晶電視消費者長時間觀看以后感覺眼睛不太舒服的比重為8.2%,要高于等離子的4.2%。正是依據這個結論有些人得出液晶不如等離子健康的結論。其實這是誤讀了上述數據:其一這個“長時間”觀看的標準至少是三小時,而同一份報告中也指出“消費者每天平均觀看時間為2.6小時”,換句話說大多數消費者不會“長期觀看”;其二是長時間觀看等離子電視感覺不舒服的比例雖然低于液晶電視,但是并不是沒有:不管什么電視只要長時間看就是不舒服,時間越長出現眼睛疲勞的機會就越大。相信連續看6個小時不休息的話,不管看什么都會很累(比如看書)。因此結論應該是健康的用眼習慣更重要,經常休息,適度用眼,注意保健和衛生才是愛護眼睛的正道。
綜上所述,在輻射反面液晶占據優勢,而在用眼的疲勞程度方面等離子微弱領先(4%)。但是對付輻射問題并沒有好的注意,而看電視眼睛疲勞卻可以通過改變看電視的習慣來調節(為什么連續劇要插播廣告呢——那是在說:喂該休息一下了!)。因此,健康指標液晶勝過等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