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多媒體與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全國各類學校在網絡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在現實的應用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已遠遠超出人們最初對它的預期。為此,我們采訪了上海市嘉定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肖從華先生,作為一個長久以來致力于電化教育研究的專家,他的話語為我們帶來了對教育信息化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信息化教育,現實超越預期
當多媒體與信息化教學在我們的學校中越來越普及的時候,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這些新技術來改變長久以來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教學環境。實現“信息化教育”的初期的做法,大多是對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操作培訓和應用推廣,讓教師把信息化當作一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與工具。從而創造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興趣十足的跟隨教師的思路與進度學習知識,也就是計算機輔助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單純的以講授式為主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漸漸地受到質疑,互動式教學受到了全國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并已為越來越多的學校所采用。上海市嘉定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肖從華主任也坦言:“起初教育信息化的目標是改善‘教學’的環境,如今,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是‘教育’環境的改變。其應用已超出我們的預期與想象。”也就是說,信息化教學真正實現的是由“被動”向“主動”的根本性轉變。
那么,在現實教學中究竟是如何將傳統教育引導為互動教學體制中的呢?肖主任說到:“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信息化帶來的未來教育可能是更個性化的,目前的網絡課程形式學習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則是起主導作用。”我們必須要承認,網絡正在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教育體系。在這種開放式的環境下,許多西方國家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體制讓我們的教育者看到了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方向:只有讓信息化教育與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相融合,才能應對我們現在面臨的的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