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等離子電視制造商來說,日本調查公司BCN昨日發表的一項調查猶如一顆定心丸。
BCN對日本21家電器專賣商共計2300家店鋪的調查顯示,5月份等離子電視機的銷售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所占份額達到20.6%,自2005年開始此項調查以來,首次超過20%。
此調查報告被認為是等離子在日本呈卷土重來之勢的先兆,也被看成是等離子復興的前奏。但家電專家卻認為等離子復興并無時間表。
大屏幕是救命稻草
長久以來,以40英寸為分界點,在4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范圍內,液晶有較強的優勢;而在40英寸以上則等離子的優勢明顯。BCN認為,對等離子電視來說,如今市場上對大屏幕電視機的需求迅速增長是一個利好的因素。
近段時間,松下一直以“技術說”堅稱等離子優于液晶,并推出了42英寸超高畫質等離子電視,在一定程度上奪走了液晶電視的市場。
而且,某些等離子生產企業正在向液晶的主戰場40英寸以下市場挺進。韓國LG電子就表示,這個月將在華推出32英寸等離子電視,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款產品能否威脅到液晶,但LG電子此舉被家電專家稱為“一次革命”。
而來自蘇寧、國美、大中等家電賣場的統計數據顯示,等離子的銷售量正在攀升。
主要廠商抱團反攻
其實,在被液晶嚴重打壓的大背景下,等離子企業在自身完善產品的同時,也在高調地形成陣營扭轉當前局面。
不久前,松下、長虹、日立、LG、三星、先鋒在北京提出要建立“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組織。這個組織成立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在等離子發展遭遇坎坷時共商對策。
作為等離子產業中的“老大”,日本松下更是力挺等離子。該公司宣布將實施“32英寸以上尺寸的產品全部采用等離子技術”的戰略部署。此外,松下還表示將適當地向同行開放自己的技術,支持等離子產業共同發展。
目前,等離子似乎也遇到了一個發展的好時期。液晶目前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產業過剩現象已初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全球第二大液晶生產商LG飛利浦就表示將撤回5.5代液晶面板的投資。
但國內家電專家羅清啟認為,等離子復興不會突然來臨,目前尚無時間表,特別是因為等離子的產品線并不豐富。
中國市場成關鍵
根據我國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液晶電視機產量增至426.9萬臺,比去年同期的225.9萬臺增長高達89.0%;而等離子電視只有15萬臺,比去年暴跌了90%以上。全球范圍內等離子今年第一季度也出現了9%的下滑。
松下認為等離子似乎被誤解了,羅清啟卻認為等離子在中國并沒有被誤解:“其實中國消費者對技術并不敏感,反而對價格比較敏感,要想在中國有所作為還是要看價格。歐美地區,等離子和液晶的差距不大,根本原因是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但同尺寸的液晶和等離子價格相差太大,中國消費者不能接受。”
談及長虹等離子上市后會不會對等離子市場有所幫助,羅清啟表示,目前還很難說,關鍵看長虹等離子的價格。如果價格和液晶相差不多,還是可以取得一定的市場。“和國外品牌相比,我相信長虹等離子的價格應該會低不少。”羅清啟最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