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消費者對什么產品適合自己自然會有合理的判斷,你有什么優點,如果真有的話,如果優勢很大的話,不用說,消費者也能自己判斷出來。在等離子灌輸等離子優點的時候,它恰恰是否定了消費者自己的判斷權:千萬不要認為你的顧客是錯的,錯的永遠不會是上帝。
那么消費者到底認為等離子哪里不好呢?答案有兩點。一是很長一段時間等離子不能突破852*480的分辨率局限,達不到高清顯示水平。即便有部分產品達到高清水平,其售價之高也難以和同水平的液晶電視抗衡。二是,等離子電視太少——葛尤那個廣告做得好,“相信群眾”——產品少,銷量少,我們怎能相信。
事實上,在消費者放棄等離子之前,國內彩電企業已經首先把等離子“一腳踢到了墻角”。看看賣場里等離子電視的尷尬位置,有頭腦的人馬上就會明白。而廠家們放棄等離子的原因除了分辨率問題還包括上面已經提到的上游產品采購的安全問題。解決平板市場等離子弱勢的問題必須對癥下藥,以前的揚長固然重要,但是根本解決問題還是需要補短:其一是分辨率要提高。不要整天喊著這里比人家好,那里也好,更要看到切實的不足。其二在分辨率提高,成本不增的情況下延長小尺寸產品線。第三,上游屏幕生產布局向我國大陸轉移。這一方面能利用國內的人力資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保證多元化的上游供應,給予下游廠家足夠的安全感。
3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出場與其說是等離子陣營的一劑“猛藥”,還不如說是一場好看的“秀”——如果最后秀虧了,虧得最大的肯定還是國內廠家。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家都應該認清這個美麗的謊言。而等離子究竟能不能走出困境,前方的路還很遠,要做的工作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