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于北京,TCL隆重發布了她的秋季新品液晶電視——全球最薄的全高清產品H78系列。該系列產品融合了業界流行的超薄設計,并達到國際頂尖水平;同時H78系列產品也是TCL彩電新的形象作品,具有一系列領先的視音頻處理技術,其中自然色技術使國內彩電企業首次進入液晶電視的核心領域。TCL新產品的發布,表征著TCL已經成為世界平板產品的領軍人物和新潮流的倡導者。
平板時代殘酷的開局
進入世紀初,平板電視產品開始大規模走進消費者的視野。隨著等離子技術,特別是大尺寸液晶技術的成熟,從2004年開始,平板電視進入全民普及階段。伴隨著新的技術和生產線的建立,無論是液晶電視還是等離子電視的價格都出現了空前的下降。以42英寸852*480分辨率普通等離子為例,04年底的價格基本維持在20000-25000元,而到今年8月底該類產品的平均價格已經不足7000元。不到4年的時間,價格下降接近80%。
持續的價格下滑,自然會促進平板電視市場規模的擴大。04年至今,國際平板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均超過100%。預計今年全球液晶電視的總出貨量將達到7520萬臺,國內市場容量的預測數字也超過750萬臺。而在04年則只有百萬臺左右。在今年的市場調查中,一線城市市場的平板預期采購率一進接近85%,遠遠超過傳統的CRT產品。而在三四級市場,平板電視也開始擺上銷售柜臺。
但是平板市場的擴大并沒有迅速的給國內彩電企業帶來利潤。面對由傳統CRT彩電,到平板電視的巨大變革的沖擊,國內彩電企業紛紛陷入發展模式的困境。
我國彩電企業經歷了從來件組裝CRT電視,建立CRT產業基礎,形成全球最大電視基地和進入平板時代等幾個過程。在以來件組裝為主的我國彩電產業發展初期階段,國內企業普遍沒有產業鏈資源。每個部件都需要依靠國際采購,而整機的成本有主要集中在上游資源,大概占到60%左右。所以國內彩電企業紛紛面臨產品雷同、價格競爭過度和利潤微薄的困境。在這種局面下,國家以相關企業為龍頭,主要依靠國家出資的形勢建立起來完整的彩電工業鏈條。憑借本地生產。本地采集、快速物流和對產業的整體話語權,國內彩電企業獲得了騰飛的機會。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國內彩電企業甚至占據了全球市場接近80%的份額。中國也成為世界彩電的制造中心。
但是好景不能長。面對CRT彩電逐漸失去優勢的洋品牌開始推動新的顯示技術革命。隨著平板電視迅速成為國際市場銷售的主要類型產品,國內企業依靠龐大的產業規模建立的全球市場優勢開始失去。
在平板產業時代,上游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包括等離子屏幕、液晶屏幕、驅動IC、背光源、數字處理芯片等在內的組成部件,占到最終整機成的75-85%,甚至更高。而國內企業在平板產業上的布局,起步較晚,不掌握上游產業,技術積累不充分,這些特點決定了國內平板企業的產品更容易出現功能、設計等方面的雷同。
產品缺乏差異化,進一步導致,國內平板市場激烈的價格戰。04年至今,雖然激烈的價格下滑開拓了廣闊的產品市場,產品銷售數量成爆炸性的增長,但是利潤下滑也是驚人的。據統計表明,06年國內彩電企業平板產品的毛利潤率僅在5%左右,遠低于同期CRT產品20%以上毛利潤率的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洋品牌在國內市場開始實行價格政策的戰略調整,面對價格下滑的洋品牌產品,國內產品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遭受了平板產品普及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滑鐵盧”。上半年的統計報告表明,國內品牌的平板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低于50%,而在06年同期則在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