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平板業界的固有思維,40英寸以下是液晶的天下,40英寸以上是等離子的強勢范圍。但液晶電視在布局上率先打破成本高昂的局限,相繼推出40英寸、42英寸及46英寸、47英寸型號,并取得大屏幕領域的實質性突破:4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在去年就已超越同尺寸的等離子電視。
在此情況下,等離子陣營一邊向上朝50英寸以上拓展,一邊向下開拓32英寸的市場領地。由此看出,液晶和等離子戰勢升級,使得二者都開始了全線尺寸的布局。
等離子向32英寸拓展剛剛起步,而液晶向50英寸級發起強攻亦是如此。由于產量不是很多,32英寸等離子短期難撼液晶電視在中小尺寸市場的地位,50英寸級液晶雖然處于重要拐點,但市場份額超越同尺寸等離子,也不是短期內能成就的事情。
以目前的市場價格看,等離子依然占有明顯的優勢。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為《中國電子報》提供的2007年7月的相關數據,在52英寸液晶電視方面,國內品牌的平均價格是2.5萬元,國外品牌的平均價格是3.8萬元。而50英寸等離子則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國內品牌的平均價格是1.5萬元,國外品牌的平均價格是1.7萬元。
八代線投產的效應,應該還有一定的時間延時。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速度決定著液晶蠶食大尺寸等離子份額的速度。目前來看,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至能沖擊同尺寸等離子,并非短期內可以實現。
這從上游廠商對于市場的判斷亦可以看出。在市場需求沒有大量啟動之前,八代線切割更小尺寸,以求等待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市場成熟。據最新的消息,八代線最近并非完全切割50英寸級液晶電視。由于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缺貨,夏普從8月起,開始用八代線生產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據了解,夏普以八代線生產可切割15片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母板利用率為八成,預估8月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產出約有6萬片,4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產出則有8萬片,而46英寸、5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約有4萬片左右。另外,S-LCD的八代線預期切割的尺寸除46英寸、52英寸外,也包含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
另外,在消費者接受程度方面,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表示:“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哪怕在稍微高端的消費者心目中,50英寸也是夠大的。實際上這個尺寸和我們房間沒有什么障礙,可是在消費者的頭腦里是有障礙的。”
長虹華南經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寧黔凱也表示,52英寸并不適合一般住房使用,至少在年內不會成為市場主流。
由上可以看出,50英寸級液晶面板雖然已經具備了成本大幅下滑的條件,但能否真正實現大幅大滑,得以真正沖擊同尺寸等離子電視,還有待市場的需求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的考驗,短期來看,在50英寸領域,等離子還暫時領先,但能領先多久,只有時間給出答案。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的是,在50英寸領域,等離子和液晶即將展開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