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市場競爭格局研究
(一) 整體市場競爭格局
2007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競爭局勢異常激烈,國外廠商與國內廠商形成兩大對決陣營。國外廠商充分利用面板漲價之際,挑起價格戰,并實施高低并舉的策略。國內廠商推出32英寸等離子電視,轉戰大屏幕液晶領域并在功能整合創新方面做足文章,以回擊國外廠商瘋狂攻勢。從結果上看,國外廠商略勝一籌,在品牌關注度十強中爭得6個席位,累計關注度之和為51.0%,險勝國內廠商。
不過,從2007年ZDC各月品牌關注度監測數據來看,國內液晶電視市場并未形成穩定的格局,三星、飛利浦、索尼、海信和創維均有登上關注度冠軍寶座的實力。隨著國內廠商向液晶模組領域快速邁進,2008年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的競爭還勝負難料。
(二) 重點廠商競爭策略
1、三星
(1) 品牌戰略
三星在液晶電視市場樹立起了“高檔感、時尚感與超前的數字技術”的形象,使品牌具有較高的溢價能力和較強的競爭實力。三星精心打造出的這一品牌形象歸功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打造高附加值產品形象。三星緊隨市場變化適時地調整產品策略并實施全球性的統一的營銷和廣告策略,使得“產品新穎、設計時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成為三星的鮮明特色,展現出三星產品多姿多彩的特點。
選用“青春、活力、時尚”倍受年輕人追捧的明星為形象代言人。三星選用明星鄭伊健、陳慧琳為三星形象代言人,把明星氣質有效嫁接到品牌上,使消費者認可三星產品“高檔、時尚”的形象。
設立三星數碼體驗館。三星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大城市均設有數碼體驗館。在這個專門供人們體驗未來世界的數碼館里,人們可以觸摸并使用世界尖端數字概念產品和成型家電產品。
公關活動凸顯“數字、e化、時尚生活”的品牌理念。比如三星轟轟烈烈開展 “三星網絡競技游戲選拔賽”的公關活動,創造了讓消費者自然地接觸三星數字產品的機會,引領時尚潮流。三星舉辦的“龍之夢”大型音樂盛典,借助奧運營銷拉近了三星和消費者的距離。
(2) 產品戰略
三星液晶電視產品正如品牌戰略中所述,注重產品的外觀和數字技術的應用,給人留下高檔、時尚、科技領先的印象。2007年三星的平板電視都是8系列產品,并重拳出擊全高清產品,其全高清液晶電視占產品總數的40%。
三星液晶電視產品分為N8、M8、R8、S8和F8五個系列。其中,F8是旗艦級高端產品,該系列采用了目前熱銷的N8系列黑水晶超清晰液晶面板,不僅支持1920×1080全高清分辨率,動態對比度更高達25000:1,具有100Hz的高刷新頻率,這種高頻率再結合三星獨有的自然流暢動感技術可謂頂級中的佼佼者。
N8和M8是高端產品,具備頂級配置,包括Wide Color Enhancer靚彩技術、Movie Plus 流暢動感技術 、Anynet+ (HDMI-CEC) DNIe™ (數碼自然影像技術)。S8是中端產品,僅比高端的N8和M8少了Anynet+ (HDMI-CEC) DNIe™ (數碼自然影像技術)功能。R8是低端產品,較高端產品少了全高清分辨率和Movie Plus 流暢動感技術。相比之下,三星的中高端產品數量較多,走的是時尚、高檔路線。
(3) 價格戰略
三星在價格方面的態度是堅決不打價格戰,其競爭的戰術體現為:與競爭對手相比將會在功能和技術上提高、完善。目前三星主攻方向是產品的差異化戰略。盡管三星不打價格戰,但是在降價促銷方面仍然表現積極。2007年三星降價促銷的主力是4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由于其具有自主供應液晶面板的能力,受面板漲價的影響較小,所以小尺寸液晶電視的降價力度不大。此外,2007年三星的37英寸產品采用了臺灣屏,既豐富了三星的產品線,也為三星低端產品的低價策略提供了前提條件(三星不生產37英寸液晶面板)。
(4) 渠道戰略
三星的渠道銷售采取的是廠家直供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不僅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更重要的是與零售終端直接接觸,使顧客更容易接觸到三星平板電視產品。
具體來說,在一、二級市場,三星的銷售渠道主要以國美、蘇寧等全國性家電連鎖賣場為主,加大對流通渠道上的投資,加大市場營銷力度。目前,全國性連鎖賣場的銷售已經占三星平板電視產品60%的銷售量。而在三、四級市場,三星則是通過在國內擁有的五個分公司,負責全國的平板電視銷售。
(5) 市場戰略
2007年三星抓住了平板電視高清化、大屏化的發展趨勢,通過產品品質、技術研發不斷實現自我的發展和完善。其秉承的理念是“在中國市場上最早投入三星所擁有的世界最尖端的技術和產品”,讓中國的消費者盡早享受到與世界同步的高品質影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