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十一”國產彩電為反擊合資品牌首次采用價格攻勢之后,日前國產彩電再次集體發力猛打“價格牌”。記者從渠道方面了解到,自11月6日以來,國產彩電價格較之前有15%~20%的降幅,降幅明顯,致使業內紛紛猜測國產品牌是否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不過,液晶屏價格的不斷走低卻是此次降價的最大催化劑。
這輪降價潮,外資品牌似乎并不急于跟進
對于此次全國范圍的降價,王云利表示,之所以液晶電視大幅降價有兩方面的原因,上游液晶面板廠家產能過剩,導致供大于求而快速降價,使得液晶電視整機企業生產成本降低;整機廠家自身的生產技術進步使得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事實上,自今年9月以來液晶屏的價格確實有所回落,甚至不少上游屏生產商在不斷減產來抑制降價。
對此,廣州國美總經理高集群對記者表示,此次由廠家自發的降價,主要是成本降低,屏采購價格回落造成的。他分析指出,國內廠家在“十一”銷售的電視采購都是8月份左右生產的屏,而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整機屏都是在9月之后采購,上游屏生產商要化解生產壓力,也帶給國產品牌很大的價格優勢,“成本降低就有了一定的降價空間。”
事實上,除了屏價格降低帶來的影響,不少業內人士更愿意將此次大范圍降價歸結于“巨大的庫存壓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期全球金融風暴加劇,歐美市場萎縮,出口受阻,國內的消費需求又減少等因素迫使國產品牌聯合零售商集體降價。
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全球金融風暴令實體經濟受到一定沖擊,而對于國內彩電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庫存問題。“很多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的壓力。”他表示,目前包括液晶電視在內的多種產品均已顯現銷售疲態,中國彩電行業可能由此掀起新一輪價格戰。
不論是庫存壓力大,亦或是本身成本的降低,國產彩電的價格下降必然更多的搶占合資彩電的市場份額,而應對國產彩電的集體降價,合資又是否跟進?
記者在廣州各家電賣場注意到,雖然合資彩電有“直降5991元”甚至有額外贈品相送等優惠,但是對于售價在29990元的52寸彩電而言,降價之后仍要20000余元,這樣的促銷顯然只是動了皮毛而已。
高集群分析認為,合資品牌目前已有所動作,但是跟進的幅度并不大。之前,合資品牌依靠自己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可以垂直整合手里的資源。而現在經濟環境不好,屏方面利潤萎縮的厲害,例如三星、夏普、LG等都用自己生產的屏,因此降價空間有限。他預計,合資品牌大的促銷將會在12月初啟動。
在現階段的市場形勢下,外資品牌擁有的最大優勢便是其在全球市場范圍可以進行宏觀調控,減少庫存壓力。
經濟危機來了,很多外資品牌都傳來季度虧損的消息,在此情況下,降價尤其要謹慎。”劉步塵分析認為,從以往經驗看,國產品牌發起的降價,外資品牌一般不會跟進,尤其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季節。外資品牌是否降價,一般取決于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與國產品牌價格落差過大之時。
三星華南大區AV銷售總監陸祖榮表示,目前在國內的銷售情況很良好,沒有庫存壓力。
索尼、LG等公司的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證實,盡管他們已獲悉國產液晶大幅降價的消息,但公司并沒有特別針對此次降價進行的降價舉動。
目前國內購買力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國產品牌的大降價是否能刺激消費仍是未知數,據記者了解,不少消費者持幣觀望心理明顯,希望能在元旦小黃金周中買到更低價格的產品。
對此,賣場方面表示,現在消費者持幣觀望的情緒的確存在,但是現在這么低的價格消費者還能不心動嗎?
對抱團降價的市場效果,劉步塵表示擔憂。他認為,經濟危機的最大特點是一方面產品大規模降價,一方面仍然無人問津。“消費者不是買不起,是不敢買。消費者持幣待購心理很強,降價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很難預料。”劉步塵說。
降幅之大前所未有
事實上,平板電視自普及以來一直都在降價,單純的促銷動作并不會引起業界的關注。不過,以記者昨日在賣場所見,此次降價幅度之大卻屬少見。
在廣州國美維多利店記者注意到,國內彩電軍團此次率先大規模降價,涉及了全部國產彩電品牌,且降價的電視尺寸均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尺寸,多個品牌32寸液晶跌至2990元;海信等品牌52寸全高清液晶跌至9990元,而此前,該型號的價格一般在13000元以上。創維也宣布旗下52英寸、47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全面降價,降幅平均超過30%。涉及品牌之多、尺寸之全為今年來國產品牌之最。據了解,此次降價風潮中,3000元底線、高端大尺寸的萬元底線等價格關口紛紛被突破。
與以往家電零售商單方面降價不同,此次降價行動是由國產液晶電視廠家自發的。海信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王云利告訴記者,海信全國各地的經營分公司都接到了海信青島總部的調價通知,海信52英寸1080P全高清液晶電視打出全國統一售價“9999元”,某些型號的32英寸液晶電視也賣到了2999元。
且在銷售賣場,所用的促銷賣場也與之前有所不同,一律以“直降3000元”、“直降2000元”等直降方式呈現,此外,賣場方面銷售負責人表示,除了現金直降,最近幾天國產彩電的促銷力度也明顯加大,贈品方面幾乎是豪禮相送,“降價幅度較之前又有15%~20%的下滑。”
據奧維咨詢(AVC)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國內彩電銷售呈現小幅增長態勢,零售總量達2704萬臺,同比增長3.9%;在第三季度的奧運彩電戰場上,以TCL、創維、海信、康佳等品牌為代表的國內彩電品牌,平板電視銷售均出現了超過100%的業績增長。而這也是自2006年外資彩電企業發動大規模價格戰搶灘國內彩電市場以來,國內彩電軍團的首場集體性勝利。
蘇寧電器華南地區管理總部執行總裁周曉章表示,從蘇寧前三季度彩電銷售情況來看,預計2008年歲末國內彩電市場的需求依舊旺盛,前景依舊被行業所看好,而蘇寧聯合國內彩電軍團歲末率先集體降價之舉,也將根本激發市場的潛在需求。
周曉章介紹,從蘇寧第三季度彩電整體銷售數據來看,國產彩電在一二級市場中,充分抓住外資品牌價格促銷的“空擋”,利用奧運會的主場優勢,通過啟動市場價格坐標的營銷策略,在奧運會前后重要時點向一貫“先發制人”的外資品牌發起沖擊。而此舉正是奠定了國產彩電十一之后與外資品牌齊頭并進的關鍵性所在。
行業最低點或在明年2季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今年前3季度,中國家電行業景氣指數持續回落,預警指數不斷下降,行業即將面臨“寒冬”。行業低點預計出現在09年2季度或之后。
首次發布的2008中國家電行業景氣監測報告認為,在嚴峻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下,我國家電業也從高速增長轉向低速增長,未來2~3年,我國家電也將遭受巨大的沖擊。具體依據是:第一,前3季度,中國家電行業景氣指數持續回落,預警指數不斷下降;第二,國內外需求逐步減弱,利潤空間逐漸減小;第三,短期內,家電行業的景氣度會持續下滑。
從目前行業外部環境來看,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外宏觀經濟仍處于下降周期,家電需求預期難以在未來2~3個季度有效回升,“初步判斷此輪家電行業下滑的周期低點至少在2009年2季度甚至更遠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