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液晶屏三巨頭京東方(000725.SZ)、上廣電、龍騰光電重組失敗后,這三家液晶屏企業便拉開了新一輪的產能競賽。今年3月,龍騰光電增資8.7億美元擴產的方案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但這批增資資金的來源一直沒有對外披露。
4月5日,這一疑惑有了答案,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龍騰光電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借殼上市”的計劃正進入關鍵階段。作為國內液晶屏三巨頭中唯一沒有成功上市融資的企業,龍騰終于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這將揭開其原來股東神秘的面紗,也將改變國內液晶屏行業的競爭格局。
然而,龍騰能否成功上市還需要看行業的眼色,液晶屏行業最近一個盈利周期的時間跨度和國內5代線未來兩年的盈利狀況將成為其上市成功與否的關鍵。
曲線上市融資
與京東方的市場化操作和上廣電的政府投入型不同,從一開始,龍騰光電的投資來源就仿佛“猶抱琵琶”。
商務部公開資料顯示,龍騰光電注冊資本2.99億美金,項目預計總投入約15億美金,其中一期5代TFT-LC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為6.99億美金,其月產能達到3萬片的5代生產線已經在2006年6月正式投產。
在龍騰光電的股權安排中,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是大股東之一,其以前期土地、基建及后期配套、優惠政策等入股,持股51%;臺灣寶成集團和臺灣中強(璨宇)等,也是重要的投資商。
然而,寶成集團對于自己的股東身份一直持否認態度。其實,在首期注冊資金和廠房建設投入后,寶成集團的確未能再次提供資金,這導致龍騰前期建設一度中斷,直到2005年5月26日,國家開發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7家國內銀行與龍騰光電正式簽訂了3.5億美元的貸款合同,該項目才得以落成首期生產線。
在這樣的情況下,龍騰計劃月產能突破9萬片的擴建工程的資金來源成為主要的難題,由于產能過小,龍騰缺乏規模競爭優勢,在液晶屏行業的虧損周期內虧損嚴重,一度只能尋求與上廣電結盟來吸引康寧等上游玻璃基板廠商到長三角落戶。
為了扭轉被動局面,2007年6月,龍騰光電提出二期增資8.7億美元的申請計劃,擬將工廠產能從月產3萬片提高到11萬片,這將超過上廣電9萬片和京東方8.5萬片的月產能,而前后兩期總投資也將達到15.69億美元。
此外,龍騰光電也在規劃自建彩色濾光片生產線,希望能解決5代彩色濾光片供應不足的問題,并且藉此降低生產成本。
其實,在一期工程量產后,龍騰就開始尋求二期項目的資金,但當時幾乎所有的液晶屏企業都在虧損,無論國內的銀行還是日本的風險投資都對龍騰項目表示懷疑,這使其資金籌集一度陷入困難。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申請銀行貸款外,龍騰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過A股市場融資并同時引進戰略投資者,事實上,該計劃去年10月已經開始落實,由于股權結構和盈利狀況不清晰和不透明,使得龍騰通過IPO方式登陸變得非常困難,于是尋找合適的殼資源就成為龍騰A股上市的主要方式。據悉,龍騰光電的負責人從去年開始在深交所尋找合適的殼資源,目前已經基本鎖定目標。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有近30家還沒有股改重組,這些寶貴的殼資源都成為龍騰尋求上市的對象。龍騰光電有關人士對此表示,“公司的確在尋求借殼上市,但是具體的對象目前還不方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