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早早著手產業上游建設
然而,在國內彩電企業紛紛與外資品牌為市場份額殺的人仰馬翻的時候,海信一側卻風景獨好。
在2007年,即04、05、06年之后,海信再次摘得國內平板市場銷售冠軍的寶座。07年的這個冠軍,在世人看來含金量非同一般。在國內彩電企業頻于招架外資品牌的進攻,國內軍團整體市場占有份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海信依然能夠成為國內彩電行業的中流砥柱,與海信提前對平板電視產業上游價值鏈條的布局是分不開的。
海信早早著手產業上游建設
2005年6月26日,海信發布我國音視頻領域第一塊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信芯,結束年產7300萬臺彩電,卻全部依賴外國芯片的歷史。這塊芯片,也許在專家看來稱不上完美,但是這種從無到有的變化給整個行業帶來的震撼非同一般。
依靠涉足芯片產業這樣的核心技術領域,不僅給海信帶來了直接的終端產品價格控制能力,使海信每臺電視的成本控制比例從不足20%躍升到30%,更重要的一點是,信芯打破了外資企業在這個領域的壟斷,真正的給國內名族彩電業帶來了“信心”。專家表示,有了信芯之后,外資上游企業卡住國內彩電企業的脖子,漫天要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專家指出,即便海信自己都不采用信芯產品,但是只要有這塊芯片在手里,上游供應商就不敢隨意加價,因為我們有“替代方案”——他們可不想真的被替代出局。
不過這僅僅是海信進軍平板彩電上游產業的一個小小的預演。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18日召開四屆二十次董事會,會議審議同意投資7億元人民幣建設5條電視液晶模組生產線項目。而事實上,這個時候海信第一條液晶模組項目建設已經全面完成,并以大陸彩電企業第一條自主的大尺寸模組項目的身份正式投產。目前海信液晶模組線的生產良好率達到了99%以上、單班產能突破1200臺,已經達到了年產50萬臺的設計能力。
此外,海信第二條液晶模組生產線的建設也于近日進入最后決戰階段。“根據企業規劃,海信已經開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設,目前設備采購和廠房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預計今年7月份將建成投產,屆時海信電器將實現150萬片液晶模組的年產能,明年我們還將建設兩條生產線,年產能將達到300萬片。”海信電器資深科學家、模組事業部總經理劉衛東博士表示。
分析認為,如果海信“信芯”最大的價值在于擁有了與國際巨頭討價的話語權,那么液晶模組項目則會給海信帶來實實在在的產業利益。海信模組批量投產后,比外購模組成本有明顯下降,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液晶模組項目至少給海信帶來了1%的直接利潤和5%的成本下降,進而顯著增強了海信平板電視產品在終端市場的競爭實力。
與此同時,海信也把液晶電視模組的重要組件,背光源作為主要的技術攻關對象進行研發,率先開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的高品質大尺寸LED背光源模塊。海信表示,將在08年奧運會之前推出第一批裝備有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機產品。
LED背光源被稱為未來液晶顯示產品獲得完美性能提升的關鍵。國外著名彩電巨頭和液晶企業紛紛把開發LED背光源作為主要的產業方向進行攻關。目前,國內平板市場尚沒有大批量應用LED背光源的案例出現。國際市場上,該產品的應用數量也是屈指可數。在這樣的背景下,海信率先掌握了LED背光源技術,將使海信平板電視綜合品質和技術實力站在業界的頂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國際巨頭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