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電視的未來能否“柳暗花明”?執著于等離子的專家認為,2008年將是一個特殊的節點。
南京華顯高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總監張雄透露,華顯生產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模組,將扭轉我國在等離子顯示核心領域的被動局面。
華顯42寸等離子成本優勢明顯,量產后,如果華顯的等離子投資是“1”,那么液晶平板線投入成本為“7.5”,其他等離子線的投資為“2.5”。
眾人拾柴火焰高。今年,長虹投入60億元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已經在建設中,規模效應下,等離子成本降低,市場將被放大。
在以價格為王的中國電視市場,等離子已經看到了扭轉棋局的希望。價格便宜、質量上乘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等離子電視,將有能力走進千家萬戶。
看到這一幕,CEC集團副總謝志成感慨萬千,如今華顯等離子所面臨的市場,與20年前熊貓自主研制出CRT電視所面臨的情形如出一輒。當時人們買電視,總會問“顯像管是日本的,還是臺灣的”,到后來,購買CRT的人再也不關心顯像管的產地,而是直接關心產品的性價比。歷史往往會驚人地相似,相信若干年后,老百姓買電視只會在乎是否是平板,不會管是液晶還是等離子。謝志成說,這次華顯掌握的等離子核心技術比當初的熊貓CRT更多,從驅動到顯示屏,核心技術都齊了,下一步,要好好策劃市場,充分利用價格沖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