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SBC這樣被稱為“美國山寨機”的新興品牌企業外,來自飛利浦、索尼、三星等企業逐步擴大的OEM定單一直是臺灣液晶電視OEM商爭奪的對象,在中國大陸的企業殺入競爭陣營前,臺灣的冠捷、群創、瑞軒等OEM企業唯一的競爭對手只有日本的船井電機。
然而進入2008年,歌林、東元等企業因為SBC的破產陷入危機,聲寶、大同出口下降,冠捷、群創由于飛利浦將其北美液晶電視業務出售給日本的船井而失去了部分定單,僅瑞軒依然保持在全球液晶電視出貨第十位的位置。
對于臺灣OEM企業的集體低迷,創維海外營銷事業部總裁匡宇斌認為,與富士康、廣達電腦等IT行業OEM企業的絕對優勢不同,臺灣的液晶電視OEM企業此前都缺乏電視行業的品牌和技術優勢,而且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其與中國大陸的企業相比也都不占優勢,因此其前期的占有率是不可延續的。
記者了解到,因為2004年的美國彩電反傾銷,以及2006年開始的ATSC專利事件,中國彩電對美出口從2007年開始出現大幅下降,這給臺灣地區的OEM企業提供了機會,它們一方面通過爭奪索尼、飛利浦等企業的定單,一方面通過與SBC等企業合作,于去年大獲成功。
此外,臺灣OEM企業在面板采購上還擁有就近優勢。但隨著奇美、友達、華映等面板巨頭將其液晶電視模組基地逐步遷移到中國大陸,大陸的彩電企業也具備了采購優勢——歌林、東元等OEM商將液晶電視工廠搬到了南京和廈門,冠捷更是準備到南海投資設廠。
在這樣的情況下,TCL、創維等大陸企業開始加入到爭奪OEM定單的領域中,在TCL獲得飛利浦釋出的液晶電視OEM定單后,其海外液晶電視銷量大升。
根據TCL集團7月17日的公告,今年上半年TCL液晶電視整體出貨達152萬臺,增長232%,其中海外銷售達到107萬臺,同比增長近7倍。創維數碼最新公告也顯示,今年4-6月,其電視機海外銷量上升229.2%至92.5萬臺,其中液晶電視超過50%。
按照TCL多媒體的規劃,今年全球范圍的出貨量將達到400萬臺,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表示,到2010年,全球液晶電視OEM定單數量將達到7000萬臺,目前中國大陸企業的份額只有不到10%,“相信到時中國企業的份額將超過50%”。